高州市画家协会主席吴思志对版画作者进行指导。
车树才
2016年8月,我采访了90岁高龄、毕业于华南文艺学院美术系、1953年分配到高州县文化馆担任美术工作的梁光鹏。被称为“版画之乡”的高州,在上世纪50年代初,就涌现了一批才华横溢的青年版画家,如张宗俊、梁光鹏、卢西林、崔冠璋等,他们创作了很多优秀版画作品,不少还发表在各大报刊。
为了使版画“种子”在高州一代一代传下去,1958年8月,张宗俊与梁光鹏携手合作,举办工人、农民版画创作培训班。他俩亲自讲授美术基础知识、传授木刻技法,手把手地对学员进行辅导,培训班先后举办了20多期。在二位老师悉心指导下,一批工农版画作者成长起来。来自高州角雕厂的工人张文子,创作的版画经常刊登在国家级、省级报刊,被誉为“杰出的工人版画家”。1960年,张文子和著名粤剧演员红线女,代表广东省文艺工作者,出席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领导的接见。在这批工农版画作者创作的作品中,有不少优秀作品,如车芬荣的《养猪场》、《深翻改土》;刘东明的《瓜棚》、《菜花香》;邓均伦的《鸭群》、《把肥猪赶到食品公司》;邓尧俊的《采茶》、《养蜂》;邓增坦的《放羊上山坡》;刘汉周的《香蕉入箱》等。这些作品以饱满的政治热情与时代精神,描绘出一幅幅具有浓郁生活气息,质朴感人的画面,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人民群众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讴歌党的英明伟大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成就。这些略带稚拙淳朴乡土气息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工农版画这朵艳丽之花在文化大革命初期受到冲击,濒临枯萎,版画作者不敢谈创作,更不敢搞创作。县委、县政府和文化宣传部门力排干扰,使版画这朵鲜花依然吐艳,在梁光鹏、张宗俊二位大师指导下,全县建立起一支近百人的版画创作队伍,创作版画200多幅,在高州大会堂展出,受到群众热烈欢迎,前往参观的观众络绎不绝。我在参观时,被张永尧的作品深深吸引,他风格独特、刀法老练的大作让人赞叹不已。版画培训班的梁光鹏导师向我们讲述了张永尧的获奖情况。张永尧是高州角雕厂青年工人,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在由国家文化部、共青团中央、中国美术家协会举办的“全国青年美展”中获三等奖,他的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后又被美国美术馆收藏。
1976年9月,由专家和观众共同评选的124幅作品参加由广东省文化厅和广东省美术家协会联合举办的《高州、澄海农民版画展》,画展在广州市文化公园举办,轰动一时。1977年,广东人民出版社和人民美术出版社联合出版了《高州、澄海农民版画选》专集,选载高州县作品24幅。高州农民版画家的作品登上了大雅之堂,高州成为闻名遐尔的“版画之乡”。1981年8月,《南方日报》发表了《质朴的高州群众版画》一文,充分肯定了高州工农版画的成就。
在改革开放春风的沐浴下,高州工农版画得以迅速发展提高,一批热情歌颂开放改革的版画作品应运而生。石鼓青年农民林智深创作的《机耕路上》在全国性大型美术刊物《版画世界》登载。此外还有汪振权的《队里的鹅群》,黄朝元的《金秋摘果忙》、《山雨转晴》,李德文的《香蕉丰收图》,关文武的《赶春》,邱熙坤的《丰收在望》等一批优秀作品呈现在读者眼前。
2006年,高州市文联把数十幅开放改革以来的优秀工农版画作品在高州文化馆展出,参观的群众经常挤满大厅。我兴致勃勃参观完画展后,翻阅观众留言簿,只见上面写满了观众对展出作品的赞美之词,我也写下我的感言:展出的作品,以生活气息浓厚,细腻真切感人的画面,展现了社会主义新农村欣欣向荣的面貌,深受广大观众喜爱!
新闻推荐
梁礼元今秋十月,阳光明媚,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沁人心脾,正是爬山的好时节。恰逢周末,相约知已,说走就走,秋游浮山。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