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刘栋铭顾大炜通讯员/张树胡东尉)“众人的事众人商量,总能找到好办法。”不久前,茂名信宜市白石镇大坡大桥重建工程中标公告贴出,扶龙、大寨两个村委会8000多人愁眉展笑颜。因资金有限,受灾崩塌的义渡、大坡两桥重建立项两年未决。扶龙村村务协商议事会经过协商,村民热情高涨,捐款补齐修桥钱。
“有事好商量”成为信宜乡村群众的口头禅。信宜市政协在全省率先探索将政协职能向基层延伸、向农村下沉,两年多来,在全市19个镇(街)、400个行政村建立镇村两级民主协商平台,成为镇村千家万户“有事可商量”的重要载体。
基层民主协商有了新载体
在信宜市东镇街道有个“政协委员之家”,将籍贯在当地的政协委员收编入组,将政协职能引向镇域范围,这便是2016年3月率先成立的信宜市政协东镇街道联络组。3个月后,19个镇(街)政协联络组全部覆盖,该市政协委员按地域分组编进相应的政协联络组。
在信宜市北界镇六琶村“两委”办公楼内,村务协商议事会的牌子挂在醒目位置。“最近村务协商议事会经过商议,设立乡村人才振兴基金并表彰了助力乡村振兴的人才。”村务协商议事会长陈宗汉说。
2017年8月,信宜400个行政村(居)全部挂牌成立了村务协商议事会,有机构、有人员、有制度等“八有”成为标配。有关经费统一由信宜市政协从财政下拨的镇(街)政协联络组活动经费中列支。
“村务协商议事会的出现,成为了最接地气的基层政协履职平台。”茂名市政协主席黄心强说。
协商议事助推乡村振兴
“村务协商议事会要发挥作用,关键是要组织得起来议事。”信宜市政协主席杨志宇说,村务协商议事会遵循“议而不决”的原则,协商议事后提议交村“两委”决策。
在洪冠镇蓝村,一次协商议事就为车头危桥改建落实捐资120多万元,当地8000多村民十多年来的大难事迎刃而解;在东镇街道文昌社区,经协商议事捐款捐地扩建文昌小学,原本80多名学生的小学增加到2000多人,升格为信宜市第十一小学……至今,400个村务协商议事会共有成员8933名,协助解决各类问题1200多件、筹集资金2900多万元、助推建成或在建项目315个。
如今,信宜市政协又在北界镇六琶村大三塘村民小组试点,设立自然村(组)村务协商议事会,继续探索将政协职能延伸到自然村(组)。
新闻推荐
来自信宜市钱排镇的扶贫故事 “天气很冷,但我的心里很暖和!”
图为广东省地质物探工程勘察院的领导干部和镇村干部走访慰问赖学材家庭(图中婆婆为赖学材老母亲)。精准扶贫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