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底时较好的行情导致部分养户有意压栏。摄影:赵晓娟南方农村报记者李峙贤曾慧玲
俗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节前后往往是猪价表现较好的时期,而如今已经进入腊月中旬,广东猪价的表现却令人失望。截至1月18日,新牧网全国猪价指数为97.58,环比降低2.48%,全国猪价平均5.8元/斤;而广东多地市猪价降至5.5-5.6元/斤,比1月初降低了1元/斤。作为消费大省,猪价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还有继续下降的趋势,究竟是怎么回事?
猪场扎堆出栏,屠企趁机压价
猪场扎堆出栏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方面源于之前不错的猪价,不少养殖户误判高价会持续到年前,所以有意识压栏,但猪价走低后由于恐慌心理,部分养殖户开始抛售。高州养殖户李高师告诉记者,身边的朋友大多乐观地认为年底不会跌价,现在却陷入了“卖猪心疼,还要排队等待收猪”的窘境。
另一方面是受非洲猪瘟影响,部分养殖户信心不足,为了降低不必要的风险,选择在之前猪价尚可的时间尽早卖猪。而且不同地区的猪价相差悬殊,广州牧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碧东告诉记者,惠州不同区县差距甚至可以达到2元/斤。
在这样的情况下,屠企趁机压价也让养猪人无可奈何。阳东盛丰合作社社长谭传志告诉记者,目前屠企压价比较严重,价格低于温氏报价0.3元/斤左右。更令养猪人揪心的是猪卖不出去,谭传志告诉记者,检疫部门开具《动物检疫合格证明》的能力有限,而养殖户扎堆出售,这就导致有些养殖户排不上号,又会进一步增加恐慌心理。
另一方面,中介平台倾向在猪价更低、抛售意愿更明显的地区收猪,所以不少养殖户甚至一周都联系不到猪中介。据谭传志透露,正常情况下,猪中介一天拉走两、三百头猪不成问题,但是如今阳东地区的猪场几天都不能卖足百头。
针对这样的情况,某中介平台工作人员陈益海认为,长期观望和压栏是不明智的,猪价甚至还有可能会降低到5元/斤。建议养殖户适时出售,“行情的底部和峰值很难准确把握,除非行情猛涨才值得压栏观望”。
调运政策调整后猪源增多
广东一直是猪肉消费大省,而广东省产能却不能满足需求,近年来每年有1000万头左右的缺口由外省补充。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2018年12月19日后相邻省份生猪无法调进广东,猪价开始上涨。
2018年12月底,农业农村部对生猪及生猪产品调运政策做出调整。梅州市益丰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罗仕奎表示,政策调整后市场流通环节逐步打通,外省非疫区的合格生猪可以进入广东省,保证了广东省供给。可以说广东省目前并不缺猪,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这是近期猪价低迷的重要原因。
此外,猪肉消费群体的变化也是影响猪价的潜在原因。临近春节,部分外来务工人员陆续返乡,高校放假导致猪肉消费缩减。
另外一个原因是居民日常动物蛋白消费结构发生转变。猪肉消费被牛羊肉、海鲜、家禽等选择分流,加上最近的非洲猪瘟疫情,部分不了解非洲猪瘟的市民可能会因恐惧而减少猪肉消费。
消化产能需要时间
猪价何时回暖?这是养猪人最关心的问题。考虑到当前广东省生猪供给和白条肉储备充足,消耗掉这部分产能需要一段时间;再结合年后猪肉消费疲软的经验,以及当前猪苗价格便宜、部分养户补栏等情况存在,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至少要2-3个月才能迎来转机。
陈益海结合目前中介收猪的情况分析,产能过剩的情况至少会持续到元宵节。而目前压栏情况较为严重的地区需要的时间还会更久,谭传志认为要到五月份才能迎来转机。结合往年猪价情况来看,五一前后往往会迎来猪肉消费小高潮,业内人士多倾向于五一前后回暖的可能性。
记者认为,分析2019年生猪市场行情,应当在非洲猪瘟防控的大背景下思考,养猪人也应当量力而行,适时出栏、谨慎压栏,避免因疫情导致市场波动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何康源通讯员梁成生葛晓敏春运期间,为积极响应集团公司“好心茂名情暖春运你我助力四城同创”春运志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