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观察·砥砺60年 奋进再出发
徐昌生(市区)
每一座城市,都有其独特的气质、底蕴和发展脉络。人文茂名、魅力城市,如何一言以蔽之?徜徉万里旖旎风光的山海间,穿越千年人文蔚起的变迁史,一个答案跃然而出:茂名——一座因人而名、向海而兴的城市。
说茂名“因人而名”,有三层含义。一是茂名之“名”本于人名。这是从茂名的名称上来说的。据史料记载,东晋时已置茂名县,后废,南朝梁重置,“隋唐因之”,此后千年至今未曾变更。而以“茂名”为地名,则是源于人们对西晋道士潘茂名以良药祛病害、用石船救灾民历史功绩的纪念,“由人名而至县名,由县名而至市名”。茂名因此成为目前全国4个以人名命名的地级市之一,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以道士名字命名的城市。二是茂名之“名”因人而名。这是从茂名的名气上来说的。历史上有不少广为人们所熟知的名人与茂名有关,也因为有了这些名人,而成就了茂名独特的地方文化。南北朝时期的岭南地区俚人领袖冼夫人,是为数不多的在广东土生土长并在全国乃至世界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历史人物,被后人奉为“岭南圣母”,被周恩来总理称颂为“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被江泽民同志称颂为“我辈后人永远学习的楷模”,而冼夫人文化绵延千年,至今尤盛。唐天宝年间,因为祖籍潘州(今广东高州)的著名宦官高力士的大力推荐,茂名荔枝得到唐代美人杨贵妃垂青,更因了晚唐著名诗人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一千古名句,茂名荔枝从此广为人知,并成为一种文学意象而被反复描摹,至今依然。近代以降,茂名更是得到众多名人的关注和重视。1919年,孙中山先生在《建国方略》中,曾将茂名水东湾规划为中国大陆沿海九大商港之一。1956年,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中特别提到:“现在我们准备在广东的茂名(那里有油页岩)搞人造石油,那也是重工业。”1960年,邓小平同志到电白县考察,说电白人民能在烧得熟鸡蛋的沙滩上和沙漠化黄砂土上种上森林,是创造了世界的奇迹。1993年,江泽民同志亲临茂名视察,挥笔题词:“把茂名建成美丽的现代化的海滨城市!”而茂名的海洋文化、石油文化,也由此从蒙昧走向了光明。三是茂名之“名”因你而名。这是从茂名的名誉上来说的。茂名的名称是因人而名,茂名的名气是因人而著,而茂名的名声名誉更需要千千万万个茂名人、千千万万个“你”来维护、来提升,这是对所有茂名人乃至所有关心茂名的人的倡议,这也与茂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宗旨相契合。因此,说茂名是“因人而名”,既是对茂名历史的一种客观概括,也是对城市文明的一种积极倡导。
说茂名“向海而兴”,有两层含义。一是点明了茂名的自然禀赋。茂名地处亚热带季风暖湿气候区,依山傍海,有山有海,物产丰富,风光旖旎,看山有天马山、大雾岭、仙人洞……看海有第一滩、放鸡岛、浪漫海岸……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两者可说是在茂名得到完美统一。二是点明了茂名的发展方向。茂名由建国初期的工矿区建设起步,筚路蓝缕、砥砺奋进,历经60载沧桑巨变,终于发展蝶变为一座美丽的滨海绿城。近年来,在滨海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茂名按照“北优、中联、南拓、东进”的城市发展战略,实施“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发展策略,大力推进城市扩容提质,既拉大城市框架,又致力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努力打造滨海绿城,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说茂名“向海而兴”,既是希望以此来吸引外地人到茂名旅游观光、投资兴业,也是希望以此来号召本地人凝心聚力、振兴发展。
茂名:一座因人而名、向海而兴的城市。讲好人的故事、做好海的文章,突显茂名独特魅力和发展前景,引领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新闻推荐
弘扬中医文化精髓 引领医院特色发展 茂名市中医院的创新发展之路
文/图本报记者黄信涛通讯员熊霸毛冰华“中医全面领先,西医紧跟前沿”。茂名市中医院在其发展的轨迹中,坚持以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