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诒高
“诒高,又要开学了,祝你在新的学年工作顺利,生活幸福。”
那天,我打开手机,看到李畅友老师给我发来的信息,心头一震:想不到,已经退休十多年的李老师,依然牵挂着每一个学生,依然惦记着学生们的工作……一种被父母宠爱的幸福涌了上来,同时一种从未有过的惭愧也撕着我的心:1999年从广东教育学院毕业以后,忙忙碌碌,慢慢忘记了与班主任李老师的联系……我无地自容,眼泪不争气地流了下来,滴落在手机屏幕上。一幕幕往事又浮现在脑海中……
李老师对我们的爱,如淡淡的花香,是这样的亲近,又是这样的具体。
新生刚刚入学的那几天,无论是中午还是下午吃饭时间,李老师都要到我们的宿舍,跟我们说说话,聊聊天。李老师说起他的教育经历,说到他的教育观念,总是那样和蔼亲切。初来乍到的我们,心里暖烘烘的。“我今年58岁了,你们是我的关门弟子,”李老师深情地对大家说,“你们一毕业,我也要退休了!”正因为这样,李老师特别疼爱我们,时时处处替我们着想,在学习和生活中为我们提供各种方便。
可能是因为水土不服的缘故,开学不久,我身体不舒服,整夜整夜睡不了觉。夜里实在困得不能再困了,才可以休息一下。而往往又是迷迷糊糊的,恶梦一个接着一个,折磨得熬不下去了。李老师知道后,安慰我,又给我送来各种中成药,让我按时服用。他还无微不至地询问我吃药后的效果。焦虑不已的我,如在孤独的荒岛中找到了依靠,不再那么迷乱那么慌张!
李老师的心里时刻装着我们。他把我们每个同学的生日整理起来,专门记录在一个笔记本上。每个月安排一个周末的时间,把当月生日的同学请到他家里去,给我们过集体生日。后来我们了解到,其实他对每一届学生都是这么上心,一直就这么坚持着。他自己掏钱订蛋糕,买水果,准备得非常充分。李老师的夫人谢老师,也总是热情地招呼大家,忙着泡茶,洗水果,还跟大家说说笑笑。李老师与大家一起唱生日歌,一起切蛋糕,与大家合影留念。并不宽敞的客厅里,烛光摇曳,充满温馨,远离家庭的同学们,被浓浓的亲情和爱意包围着。
毕业前夕,李老师又为我们操劳着。他耐心地指导我们怎样写好毕业论文,从选题到查阅资料,到写初稿,到修改,到答辩……对我们交去的论文初稿,在上面用红笔详细提出修改意见:或提炼观点,或增加例子论据。从来缺少学术研究的我们,从开始的“山重水复疑无路”,到后来的“柳暗花明又一村”,这完全归功于李老师不厌其烦的指导。
忙完论文,李老师又开始为同学的工作张罗。他向大家了解工作意向,努力跟外界联系。对那些想到珠三角发展的同学,他详细指导他们如何制作自荐表,一遍又一遍地跟中山、东莞等地的学校沟通,积极争取机会。在李老师的努力帮助下,化州的小曾、阳江的小杨等先后实现了“中山梦”、“东莞梦”。
“你们的班主任李老师,是个大好人!”我的老乡兼师兄师姐们在我刚入学时,一致赞美说。这是他们在跟李老师学习古代文学课程后的亲身体会。
2014年暑假,“李畅友先生从教五十周年”主题聚会在广州举行。一届届的学生从广西赶来,从北京赶来,从海南赶来……
“成就学生,而不是成就自己,是老师存在的真正理由。”李老师常常这样说,他就是这样深爱着他的学生,也赢得了学生们永久的尊敬和爱戴!
今年,是我们从广东教育学院毕业20周年,也是李老师退休20周年。回想李老师一直以来对大家无微不至的关怀,读着李老师发来的一直被保存在手机里的短信,品味着字里行间的深情,我不能自已,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滴在手机上……
新闻推荐
2000年出生的玉某初中毕业后,因家庭贫困没有继续学业,从广西百色来到化州打工,赚钱帮补家庭,而务工期间却不踏实工作。为寻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