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评说
陈有育(市区)
茂名日报近日报道,为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衔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薄弱处着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今年暑假,化州市教育局开展以“立德树人访万家,家校联结共育人”为主题的“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此项活动深受家长欢迎的同时,也是教师自我发展、自我提升的好机会。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手机上的“班班通”或“家长微信群”逐渐把家访淡化为“淡忘事”或“稀罕事”。指尖上的快捷让教师省心省事,教师似乎乐此不疲。然而,“键对键”的隔空喊话毕竟比不上“面对面”的情感对接和交流。亲临其境的家访,哪怕是一次真诚的握手,一个会心的微笑,抑或是彼此情感交流的眼神,彼此融洽的促膝谈心,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惊喜和教育效果。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农村调查》序言中对进行调查研究的切身体会。如此看来,调查研究既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更是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正确态度。从教育角度来看,家访也是一种调查研究,是教师密切联系家长的好态度、好方法和好途径。这不但利于教师深入学生家庭,了解和理解学生,而且利于教师强化自身师德修养,端正教育态度,改进教育方法,提高因材施教的教育质量。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全面发展,务必要从深入全面了解每一位学生开始。为此,家访算是更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只有深入家庭家访,才能全面了解不同的家庭背景和不同学生的个性,才能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从而让教师收获“因材施教”的教育真谛。育人之道,人为先。教育是一种人与人的沟通艺术,教师在家访过程中,跟家长和学生近距离的交谈,务必要注重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相互理解和相互尊重。这一过程,既是教师向家长学习的过程,又是教师收获教育方法和沟通艺术提升的过程,更是教师收获情感交流、获得尊重和信任的过程。因此,教师的每一次家访,都是自身素养获得自我提升的好机会。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家访是一种近距离的情感沟通和爱的流露,理解从爱和情感沟通开始。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利用暑假进行家访,于家长来说,教师的到来,意味着自己子女获得了教师格外关注、关心和关怀,家长会心存感激的。于学生而言,教师在百忙之中为自己所付出的辛劳和无私奉献的爱,学生会铭记心中,为学生“亲其师,信其道”做最好的铺垫。家庭和学校因家访而彼此信任,教师和学生因家访而关系融洽。这样,“家校合作、家校共育”的良好氛围得以营造,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得以进一步落实。
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实践出真知。家访既是一种重要的教育途径,又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实践。大兴家访之风,不但利于理论联系实际,促成家校携手合作,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发展,而且利于强化师德师风建设,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态度和教育理念,提升教育方法和教育技能,加快教师自身专业化发展。
新闻推荐
记者杨珮珮实习生张伟浩通讯员苏柯子本报讯昨晚,由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市文化馆承办的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