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小分队把思莹的求学路从“天路”踏成了坦途。南方日报记者李细华张梓望郑一见摄
■《“45双脚”走出求学路》追踪
南方日报讯(记者/马立敏吴少敏李秀婷曹斯)“现在,我们上五年级了,护送思莹上学的接力棒没有丢……”茂名化州市文楼镇甲隆小学学生陈海容分享道。
12月3日是第28个国际残疾人日,广东省2019年自强模范暨扶残助残先进集体和个人表彰大会在广州举行。甲隆小学原四年级(1)班因包括陈海容在内的多名学生两年多来轮流护送残疾同学杨思莹上学,获评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
今年5月到11月,南方日报、南方+持续追踪报道思莹的故事,受到广泛关注。她因患怪病无法站立和行走,在45名同学的轮流护送下才得以坚持上学。
“45双脚”把思莹求学的“天路”踏成了坦途,这对于10岁左右的孩子来说并非易事。只比思莹重4斤的蓝森梅背起思莹很吃力,却从不说重;林可到思莹家得穿过竹林和山间小道,却从不说远;华春怡在风雨天背着思莹上学,跌倒在烂泥中,手上流着血,却从不说痛……
“在背思莹上学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友情,成为一家亲的兄弟姐妹。我们也收获了成长,懂得了感恩。”陈海容说,新学期,看到思莹能够用支具辅助走路,她们非常欣喜。明年,思莹和同学们将要到离家10千米外的文楼镇中心学校上六年级。“我们不会丢下思莹,要继续护送她上学。”陈海容说。
“谢谢同学们。”在距离广州400千米的文楼镇,思莹看到新闻,得知原四年级(1)班获评省扶残助残先进集体的消息。她说,是同学们的帮助让她能继续上学。如今,思莹每天在家使用支具练习走路2小时,努力让自己更好地站起来、走起来。“我要好好加油,和同学们一起上初中、高中、大学……”她坚定地说。
新闻推荐
经过整治,村里环境变得整洁起来。茂名晚报记者黎雄摄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谢志波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