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陈严
本报讯信宜市是典型的“八山-水一分田”山区市,境内森林覆盖率达68.7%,动植物资源丰富。近年来,信宜法院强化执法办案,创新工作方式,依法保护生态环境,为信宜市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司法保障。2019年以来,该院共审结破坏生态环境资源类犯罪案件13件13人,办结涉环境资源民事案件207件,为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600多万元,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加强涉环境资源案件的立案工作,组建环境保护审判团队。该院结合诉前联调、网上立案等工作机制,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工作效率;建立涉环境资源案件“绿色通道”,设立涉环境资源案件诉讼服务窗口,实行接待、审查、立案等“一站式”服务;依法简化立案手续,当天审查,当天移送,最大限度缩短办案周期。采取“二审合一”的审判模式,精心挑选六名刑事、民事一线的员额法官组成专业审判团队,负责审理辖区内环境资源刑事犯罪、民事侵权、采矿承包合同等案件,为信宜市实施“生态立市、产城融合、全域旅游、创新驱动”四大发展战略保驾护航。
依法审理涉环境资源刑事案件,增强打击犯罪的威慑力。依法快审、快结,进一步加大审判力度,加快涉环境资源犯罪案件办理进度,最大限度减少环境损害,维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将恢复性司法与专业化审判相结合,并贯穿刑事诉讼全过程。自2018年开展恢复性司法工作以来,该院的恢复性司法工作在辖区深入人心,被告人主动交纳生态修复资金共60余万元,用于野生动物救助、异地植补、增殖放流等。
妥善审理涉环境资源民商事案件,增强涉环境资源案件执行力度。按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部署要求,坚持审判重心下移,2019年以来共选取26起林地承包合同、采矿合同、财产侵权等案件开展巡回审判,邀请村镇干部、环保职能单位、村民、企业员工等3000多人次旁听庭审,实行就地开庭、就地调解,发挥以案释法、以案普法的作用,促进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在涉环境资源案件执行中,对于保全和先予执行及时受理、迅速审查、依法裁定、立即执行,充分发挥其预防和减损作用。创新执行方式,探索建立环境资源保护案件回访制度,采取限期履行、代为履行等方式实现司法修复生态环境的目的,促进受损环境资源尽早恢复。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信时文辉祥近日,信宜火车站派出所见习民警小胡和小郭,在清理站场、维护车站周边秩序时,发现信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