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成武
近年来,家乡信宜不少饭店、酒家在挖掘、开发传统美食上做文章,以特色品种招徕客人,其中的“粟籺”、“粟米粥”、“粟米鸡汤”等粟食常供不应求。我不由感叹,这些昔日的农家杂粮,也“乌鸦变凤凰”,长身价了。
家乡的粟米,以鸭脚粟最为出名、最普遍。鸭脚粟以其穗状似鸭脚得名。对于它,被郭沫若称之为“爱国诗人”的明朝正统年间海南籍人士王佐,在他所写的一首名为《鸭脚粟》的五古诗中有生动的描述:“五谷皆养生,不可一日缺;谁知五谷外,又有养生物。茫茫大海南,落日孤凫没;岂有亿万足,垄亩生倏忽。初如凫足撑,渐见蛙眼突。又如散细珠,钗头横屈曲。”
鸭脚粟又叫龙爪粟、拳头粟、广粟、鸡爪谷,虽然亩产量很低,常常每亩不足百斤,但由于它粗生贱长,耐得干旱,过去对于山多地少、粮食不足的山区农民来说,为了温饱还是值得种植的。而且鸭脚粟益肠胃,可用于治脾胃气虚,有补中益气之效。所以,许多人家在秋收后一般也不肯轻易将它全部吃掉,而把一部分收藏起来,等着急需时使用。同时,由于鸭脚粟坚硬、粒小、爽滑,不易虫蛀,吸湿及通气性好,也是旧时有钱人家珍藏人参之类贵重药材的选用之物。
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家乡人对如何加工食用鸭脚粟创造了许多的方法,既有用粟米粉煮粥的,也有用粟米粉渗入糯米粉等制成薄饼、糕点或汤丸的,还有用粟米炖鸡汤的。过去家乡人常在夏天用粟米粉煮粥喝,以解暑毒;用粟米粉和大米粉调成糊状喂婴幼儿,以使其长得更健壮;有肠胃病的人,也变着法子用粟米或粟米粉进行调理。回想起来,当年在乡下生活时,我们家里有时在煮粥时也加入适量的粟米粉,但目的并不是为了保健或进行粥疗,而是为了改变一下口味,或增加一点粥的粘稠度,希望容易填饱肚子和耐饿一些。
据现代分析,鸭脚粟含有丰富的天然有机硒、锶、铁、锌、锂、锗、氨基酸、维生素E,富含抗衰老物质。因此,许多敏锐的商家抓住了商机,近些年相继开发出了粟米粉、粟米糕、粟米枕等许多产品应市。粟食成为家乡饭店、酒家招徕客人的招牌也就不足为奇了。听说,因为这些粟食都是货真价实地方风味,还有一定的保健作用,许多食客闻讯远道而至,有时竟出现“一粟难求”的现象。
没想到,过去农家普通的粟食,如今成了人们保健养生的抢手货。从一粟难求可看出时代的变迁,看出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可惜,现在种粟的乡下人家不多了。我想对父老乡亲们说,不要轻易丢弃它,这不仅仅因为它在困难的年代对我们有恩,还因为失去将难以再拥有,广播善种,或许能惠及更多有需要的人。俗语有云:“春播一粒粟,秋收万颗籽。”播下的是希望,收获的或许是满满的幸福。
新闻推荐
广州日报讯(全媒体记者关家玉通讯员陈子楷)炎炎夏日,瓜果飘香。“中国三华李第一镇”信宜市钱排镇今年李子的收获季近日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