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的教研工作使我见闻愈广,结合部分一线教师在进行小学语文中高年级阅读教学时存在的问题,现提出具体的阅读教学措施以供参考,以期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文本、学生的对话过程。学生通过阅读及处理文本材料,可以更好地认识世界,开阔视野,培养自我的理解能力和欣赏能力,增强情感体验。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中需要重视阅读教学,不断提升教学质量。
一、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偏离目标
我参加各种教研教学活动中,发现现在的阅读教学大部分小学中高年级的教师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很多教师习惯重视文学作品的解读,过分延伸和拓展了教学内容,虽然满足了课程教学要求,但是没有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兴趣,难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参与度,也影响到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难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2、教学深度不够
当前小学中高年级教学的教学深度较浅,如教学《黄河颂》,部分教师用较多时间通过多媒体展示黄河美景,播放有关黄河的歌曲等。虽然这些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掌握有关草原的知识,但是会占用过多的课堂时间,同时学生失去了解文章的时间,不利于引导学生深入的理解课文内容。
二、阅读教学的实施策略
1、提升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的身心还没有发育成熟,缺乏生活阅历,而每个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情感变化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韵味阅读教学当中结合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和个体化特点,科学的预设语文阅读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使教学更具目的性,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兴趣。首先,教师需要掌握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情绪以及兴趣爱好等,并且更多的和学生进行交流和互动,这样更加便利地获取预设资源,为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预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其次,教师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基础,结合某节课的知识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科学地设计教学方法。再次,教师要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更有利于科学预设。例如学习《我的老师》一课,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朗读课文,从而掌握课文大致内容,并且利用几句话概括自己对于文章的理解。教师以此为基础,组织学生学习文章的写作风格和写作技巧,从而增强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理解。通过这种方式预设阅读教学,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加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还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措施,提高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使教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
2、教授阅读方法
在现代化教育理念的影响下,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在小学中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当中需要教会学生各种阅读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粗读法。粗读,指的就是粗略的阅读,这也是课文预习的一种方法。利用粗读法,不要求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只是要求学生掌握文本大概内容,并且自己去查字典掌握生字词。
通读法。通读,指的就是学生通过自主朗读文章,从而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印象,这样有利于展开各种教学活动。例如教学《小英雄雨来》,教师可以让学生首先阅读文章,掌握了大概内容之后,教师要求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并且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精读法。精读,就是学生详细的阅读文章当中的词汇和句子,并且引导学生选出自己喜欢的段落并且反复的阅读,这样有利于增强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产生自己的情感体验。
诵读法。诵读,指的就是带着自己的感情朗读课文,主要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想象力以及语言驾驭能力,这也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例如,在学习《延安,我把你追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学习文本语文,引导学生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在自己的头脑中勾画翩翩归来的燕子、茁壮成长的小树、延河叮咚的流水……这样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3、重视课外阅读指导
小学中高年级阅读教学如果只是利用课内文本阅读教学是无法满足学生发展需要的,还需要结合课外阅读和兴趣阅读,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课文为主,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范畴不断拓宽,这样学生就可以积累更多的语文素材,使自身语文素养不断得到提高。
新闻推荐
化州市公安局联合多部门到笪桥镇 主动服务 解决无户口人员落户难题
通讯员化公宣本报讯7月14日,化州市公安局联合民政、卫健、妇幼,在笪桥镇政府三楼会议室,召开笪桥镇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