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晚报讯通讯员张桂信向尚近日,“杨干华文艺研究座谈会”在杨干华家乡——信宜市思贺镇政府会议室举行。信宜市文联主席、杨干华文艺研究会秘书长、市作家协会主席和文联下属八大协会的文艺骨干和爱好者、以及思贺镇党委主要负责人、思贺教师代表、杨干华生前的亲朋好友等30多人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由杨干华文艺研究会秘书长杨常斌主持。他说杨干华是信宜市思贺镇人,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他以群众熟悉的乡土语言大量创作反映农村、农民生活的作品而闻名中国文坛。本次座谈会主要是研讨杨干华生平及文学成就。
信宜市文联主席杨豪明说明杨干华文艺研究会成立的初衷和主旨:杨干华是全国知名的农民作家,曾被称为“广东的赵树理”,是土生土长的信宜人。他的作品有《石头奶奶》《惊蛰雷》《冬夜备忘录》《社会名流》《天堂众生录》《天堂挣扎录》等存世,其中《惊蛰雷》获广东省首届鲁迅文艺奖,《天堂众生录》获第四届鲁迅文学奖广东长篇小说大奖,曾被提名全国茅盾奖候选长篇小说,并进入前20部佳作。杨干华文艺研究会于2019年7月正式成立,旨在以此为平台推动本土文艺事业发展繁荣,通过研究、继承和发扬老一辈文学艺术家的创作成就和精神品质,为年轻文艺家搭建成长平台,为培养“德艺双馨”的优秀中青年文艺工作者打下基础。目前已通过向社会公开征集杨干华作品及其家属赠送书稿等方式,收集到一部分作品和手稿。
杨干华昔日同窗好友、原思贺中学校长刘乃芬说,杨干华从小博览群书,自中学时代崭露文学才华,是逆境成才的代表。他对生活观察细致、对社会思考观点独到,文学作品语言独特,具有很浓郁的乡土气息。信宜“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自然条件,也孕育了他的《天堂》三部曲。杨干华生前热心家乡教育事业,为家乡教育发展和文化宣传作出奉献不求回报。
对于如何通过杨干华的文学成就激励培养下一代学子,思贺中心学校校长陈志坤提出设想,拟争取成立“思贺镇杨干华文学奖”、设立思贺人文馆等措施,加强宣传,通过中小学生研读干华作品、写读后感和举办写作竞赛等活动,营造良好的文艺创作氛围,提升思贺的文化品位,让青少年深刻领悟“读书的意义”。
广东省作协会员、信宜市文联副主席兼市作协主席向梅芳谈及杨干华的文学成就时称,杨干华是广东乡土文学标杆性作家,并谈起一个很多人耳熟能详的典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经有过“广东有两个半作家”的说法,指的是欧阳山、秦牧、杨干华,其中的“半个”作家就是杨干华。呼吁文艺界和相关部门要重视干华文艺研究,通过举办各项文艺活动,引导青少年阅读杨干华的作品,学习杨干华的乡土语言特点等。
与会的其他文艺工作者和干华亲朋好友也纷纷畅所欲言,讲述自己与杨干华交流学习的各种往事,对如何推动杨干华文艺研究会相关工作发表了见解。
思贺镇党委书记卢青茂对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到来表示欢迎,下一步思贺镇党委政府将加快镇文艺活动中心的建设,设立文艺创作基地,通过多个平台宣传本土文化,加强杨干华作品、文学成就展示、研究等工作,通过各种措施引导、鼓励年轻人重文化、爱生活。
研讨会期间,来自全市的文艺工作者和爱好者在信宜市思贺、新宝、合水、平塘四个镇开展了以“绿色发展,乡村振兴”为主题的文艺采风活动,每到一处,大家都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细致认真听取介绍,做好笔记,在感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各种变化的同时纷纷表示,活动结束后将以实际行动努力创作,以优秀的文艺作品向前辈致敬,为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贡献基层作家、文艺家的积极力量。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吴祖光通讯员叶茂文辉祥近日,信宜市劳动竞赛委员会联合南方电网广东茂名信宜供电局工会,举办了电力行业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