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们用器材观鸟。信息时报记者陈引 摄 信息时报讯 (记者 卫静雯)昨日,第二届粤港澳三地观鸟大赛在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开赛。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深圳、佛山、珠海、茂名等粤港澳地区的47支参赛队伍超200人参赛。
近200观鸟爱好者比拼观鸟
本届观鸟大赛以“美丽湾区 俊鸟飞翔”为主题。本次大赛作为新冠疫情以来广州首场户外大型观鸟比赛,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吸引了国内著名鸟类学、生态保育、自然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以及爱鸟人士、自然观察爱好者、志愿者等积极参与。
根据赛事规则,来自广州、茂名的4支专业队伍将于24小时内在广州市行政区域范围开展鸟类观察记录。43支公众组队伍近200名观鸟爱好者,则在5小时内徒步海珠湿地一期、二期和海珠湖进行观鸟比拼。
“比赛开始!”随着裁判长的一声令下,所有参赛队伍随之出动,按照规划好的路线寻找最佳观鸟点。各参赛队员为本次比赛做了充分的准备,调试望远镜,瞄准目标,翻阅图鉴,讨论记录……各组队员们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在紧张刺激的比赛氛围下仍能有条不紊,争分夺秒。
海珠湿地是候鸟迁徙途径会合地
据了解,目前广州市的鸟类记录数已达250种,其中海珠湿地就有178种。本次赛事统计的鸟种记录除作为比赛评奖依据外,还将经过专家的整理,作为广州冬季鸟类多样性情况的优质参考数据。专家认为,如能得到社会各界的支持,进一步扩大各类观鸟赛事规模,覆盖粤港澳地区更多的观鸟点,让更多人通过自然观察,了解自然、爱上自然,有助于提升公众对科研监测项目的热情和参与度,为大湾区的科研监测和生态恢复可持续性发展提供更准确的数据支持。
资深观鸟推广人郭世军(KK)介绍:“目前中国约有超过14万观鸟爱好者,约占中国总人口数量的万分之一,根据以往广州参加观鸟比赛的人员数量统计,再结合广州人口基数推算,广州的观鸟人应该远超全国的平均数。”
本次赛事主会场海珠湿地是粤港澳大湾区展示湿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是我国5条候鸟迁徙通道中东部和中部2条迁徙路线的途径会合地,同时还是东北亚2条迁徙通道的途径停歇地。
目前海珠湿地的鸟类178种
海珠湿地通过恢复滩涂、构建人工浮岛、种植淡水红树林等恢复自然生态的方式,为鸟类营造“星级之家”,同时结合传统岭南农耕文化,大量运用水稻、野大豆等农作物作为湿地植物,不仅营造了都市乡野气息,也为众多鸟类提供了食物来源,尤其是湿地内丰富的鱼虾和昆虫等生物资源,成功吸引了大批野生鸟类在此定居或停歇。
近年来,海珠湿地的鸟类数量呈平稳上升的趋势,目前有鸟类178种,其中国家二级保护鸟类17种,广东省级保护鸟类21种。通过举办观鸟比赛这种知识竞赛类的科普活动,可以让广大民众走进湿地、了解湿地,拉进市民与湿地之间的距离,展现湿地科学价值和自然之美,引导公众“探索、发现、学习”,促进社会公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从我做起,共同守护山青水美的绿色家园。
新闻推荐
茂名市政协领导到广东汇发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时提出 坚持以科技为引领 研发出更多产品精品
通讯员茂政协信记者赵艺本报讯近日,市政协副主席黄宝强带队到委员企业广东汇发塑业科技有限公司调研,帮助企业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