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综合报道 从市场结构看,今年有两个可喜的变化。一是新能源汽车个人消费比例大幅提升至近70%,而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20%。二是非限购城市购买比重达到了60%。这些市场驱动因素说明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越来越高,未来个人市场增量还很大。而且,我国新能源汽车车型分布较广,覆盖高中低端,能满足消费市场多元化需求。
“新能源汽车下乡”拉动市场
据统计,今年1月份至11月份,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达到111.9万辆和110.9万辆,产量同比下降0.1%,降幅比1月份至10月份收窄9.1个百分点,销量同比增长3.9%,结束了下降趋势。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叶盛基坦言,今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市场令人担忧。但随着各项举措推出,尤其是“新能源汽车下乡”起到了很好的市场拉动作用。在活动的几个月内,近30家企业60多款车型参与其中,初步估算拉动新能源汽车市场销量接近20万辆。
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汽车发展处副处长马春生分析说,我国农村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比城市低,并且在停车和充电方面有着特殊优势。同时,近几年农村市场消费升级趋势明显,传统汽车购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叶盛基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供应链培育逐步成熟,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认识理解加深,相关企业通过创新研发提供了日益丰富和多元化的新能源汽车产品,使用环境也在不断优化改进。2021年新能源汽车发展速度会更快,预计销量增速将超过30%,甚至能接近40%,达到180万辆。
“三纵三横”突破技术创新
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到2025年,纯电动乘用车新车平均电耗降至12.0千瓦时/百公里,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高度自动驾驶汽车实现限定区域和特定场景商业化应用。
《规划》还部署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构建新型产业生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深化开放合作5项战略任务。
对此,工信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赵世佳表示,《规划》将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放在首要位置,充分体现了自主创新是根本,并提出了面向2035年的技术框架,也就是深化“三纵三横”研发布局,围绕这一技术框架,重点部署了动力电池、新一代车用电机、网联化与智能化等一批关键技术和产品,同时设立了“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攻关工程”专栏,提升全产业链技术创新能力。
据了解,《规划》提出,要以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含增程式)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为“三纵”,布局整车技术创新链。以动力电池与管理系统、驱动电机与电力电子、网联化与智能化技术为“三横”,构建关键零部件技术供给体系。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侯福深认为,“三纵三横”的研发布局体现了新能源汽车所对应的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其中,“三横”尤其要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上。
新闻推荐
通讯员茂政协信记者陈敏本报讯日前,市政协主席刘芳主持召开九届四十五次主席会议,副主席黄宝强、邵杭伟、周天、杨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