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是农业大市,也是广东省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随着农业经济的日益增长扩大,粮食生产安全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国家战略,农资使用管理成为粮食生产安全的基本源头。历年来,农资市场非法经营情况时有发生;农民缺乏农资使用常识及法律保护意识,导致在农资使用过程中事故屡屡发生,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安全,造成农耕损害及农资营商环境“模糊”。
市人大代表陈国波指出,假冒伪劣产品屡见不鲜,虚假违法广告屡禁不止。农资打假历来为各级政府所重视,在高压重拳下,茂名市农资打假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制售假冒伪劣化肥农药、发布虚假违法农资广告等坑农害农的案件依然频发,农民维权仍旧艰难。而且,农资市场“大而不强”,缺乏“品牌农资”,地方市场极少农资产品及供应商能在百姓心目中成为“保心丹”。加上名称相近,包装相似,以假乱真的产品现象,在广大农村地区尤为常见。遏制傍名牌现象,重视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已成为全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为此,陈国波建议:
监管部门加大农资经营普法工作,规范各类农资经营主体,严格检查农资经营资格,对无《农药经营许可证》的、不具备经营条件的、产品弄虚作假的、存在质量安全的农资经营主体,严格管理“一 刀切”,健全农资经营市场规范化管理机制。
相关部门需更为重视农资品牌建设与宣传,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把品牌优势较大的农资产品及供应商打造成为区域性农资服务品牌,大力支持农资企业出亮点、树品牌,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点和突破口。
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重视知识产权的管理,加强外包装标识的监管。对“傍名牌”、“仿产品”等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依法从严处罚,营造诚信经营、公平公开公正的营商环境,助力农业产业化和乡村振兴。
对于陈国波的建议,另外两名市人大代表彭汉杰和周瑞锋也表示附议。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周燕红
新闻推荐
工人们拍照留影,照片将制成明信片寄给他们的家人文/图羊城晚报记者王丹阳通讯员沈高2月4日,北方“小年”,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