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陈莹莹
教育是民生之基,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公平而优质的教育,是民之所盼。为使广大青少年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温暖、幸福的寒假,化州市教育系统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家校互动活动,推进“万名教师访万家”寒假家访活动、线上“寒假心理课堂”心理辅导活动、关爱留守儿童等,丰富亲子居家生活,提升科学教子水平,形成诸多家校协同经典做法。这一件件教育民生实事,都办在了老百姓的心坎上。
家校合力共育人 线上家访暖人心
化州市教育系统结合疫情防控工作实际,创新“家校联动”形式,组织全市学校开展线上“万名教师访万家”寒假家访活动,将疫情防控、安全普法教育、健康指引、留守儿童关爱等信息及时与家长学生交流沟通,帮助有困难家庭解决实际困难,将疫情防控措施落到实处,“全天候”保护好师生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据了解,化州全市中小学400多所学校启动了“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共有13000多名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以“线上为主、面访结合”形式开展家访活动,对超过10万户家庭、20多万名中小学生幼儿进行了家访。“线上家访”的方式,主要是通过电话、视频、微信、QQ等方式开展家访活动,了解家长学生居家过节情况、向学生和家长宣讲心理健康知识、疏导学生负面心理情绪等主题,与家长探讨如何更有效地进行家庭教育、还为留守儿童学生、贫困学生、学困学生等特殊人群送去假期的温暖。在线上排查中发现问题的可以在防疫政策范围内做好防疫措施的前提下开展实地走访,对问题突出的,还采取有针对性的重复多次家访。这是一种新的家访形式,在疫情环境下的一种对学生全天候关爱的一种新尝试。
虽是春节期间,但老师对孩子们的爱和关心并没有消减。家访前夕,各学校认真商讨制定家访方案,对活动进行周密部署,为充满爱的“云”沟通作好充分准备,确保线上家访取得实效,落到实处。
带着对孩子们的想念和关心,老师们通过微信语音、视频通话、打电话等方式与家长和学生进行了家访。在家访过程中,老师初步了解了学生假期中的学习生活情况,并针对学生年龄、性格特点给予家长心理健康方面的个性化帮扶和指导。不仅如此,老师们还在家访中与孩子聊起了春节趣事,学生兴致盎然,与学生一起制定新学期目标,让学生对新学期充满期待,一系列的谈话缓解了学生开学前的焦虑。
“寒假期间老师通过视频通话对我们家进行了家访,她不仅为我解答了学习上的疑惑,还跟我父母讨论交流了我的学习情况,表扬了我的学习成绩和指出了我的不足。”来自化州四中的陈同学说,父母和老师沟通后,更加了解自己在学校的情况,鼓励他下学期要好好学习。
化州一中的班主任表示,线上家访搭起了老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空中桥梁。通过家访,家长们更有意识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校之间的了解和信任形成了教育合力,为孩子们以饱满的情绪迎接新学期打下良好的基础。
良光中学的陈老师说,自己做了多年班主任,今年到学生家中家访,见到班上的李同学简陋的家中贴满奖状,甚至楼梯下面都挂满奖状,这是我见过最豪华、最牛气的“装修”!我随即把现场拍摄的视频传上学校的同事群,当晚就被大量转发,并被中国青年报等各大媒体报道,上了今日头条!这次家访让我很受感动,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书育人是一份十分了不起的职业,未来的日子我要更加珍惜自己的工作,更爱自己的学生,要做学生人生道路上的引路人。
据化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开展“线上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是根据当前化州属地疫情防控要求,落实疫情防控措施,落实居家过节,非必要不离化州的防疫工作安排,打造“全天候立体德育”构想的有力探索,是家校联动工作的一种新模式,是有效推动教育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据了解,化州市教育局自2019年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作为”家访活动以来,参与家访工作的教师和受访学生人数累创新高,范围不断扩大。如今化州市各学校开展的“万名教育访万家”活动已经成为德育工作工作的特色品牌,正向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方向发展,填补了孩子们放假居家期间的学校教育空档期,受到社会群众的一致好评。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线上线下“把脉开方”
针对当下青少年学生群体玻璃心、亲子关系疏远、浮躁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问题凸显的情况,化州市教育系统多措并举统筹相关资源、打造专业师资队伍、搭建平台拓宽渠道,协同“家+校+社”三方,进一步强化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1月29日,化州市教育局整合系统内心理健康专家资源,成立了由4名“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和6名“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组成的“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在专家团队的指导下,各学校结合近期全市中小学正在开展的“线上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共计发动13000多名教师,对学生在寒假期间居家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初步的摸底排查和跟踪监测。个别有条件的学校还邀请“化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委员会”专家到学校开展线上线下的心理健康辅导课或参与本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为问题学生“把脉开方子”。
化州第一中学的老师向记者介绍,“我们通过线上家访的形式与学生、家长沟通,定期了解他们的心理情况,家长们都反馈说这样让他们安心不少,孩子学习也更加积极了。”
同时,化州市教育局利用名师资源,通过线上课堂的形式为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做调适指导,受到家长和学生的热捧。2月3日,化州市教育局组织系统内的9名具有国家心理咨询师执业资格的专职心理老师和2名优秀班主任代表,共录制了11节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危机干预网课视频,通过学校网站、家校联动平台、班级家长群等线上工作平台向全市501所学校,27万多名中小学生分类推送。
“我女儿看了这些心理教育视频后开朗了很多,也慢慢开始理解父母的难处”,化州市第一小学一名学生家长程女士向记者反映,之前他们夫妻二人长期在深圳打工,留孩子给爷爷奶奶带着,一年也见不了几次面,孩子对父母不亲近,也不爱和别人讲话。“现在她会主动跟我们打电话讲讲生活的事情,平时也和小伙伴出去玩了。”
据化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该局已面向全市开通2条心理健康服务热线。安排心理咨询专家轮流值班,负责为全市中小学生提供优质心理问题的咨询服务,接听服务热线电话已逾百人次。同时,化州市建成心理健康咨询室共78间,配备心理专兼职教师6490多名,其中A证(高级)教师107名;B证(中级)教师284名;育C证(初级)教师6099名。下一阶段,将继续整合专家资源,发挥专家团队的优势,加大心理健康教师培训力度,为该市中心小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心理健康服务。
推进线上德育教育 积极践行立德树人
面对特殊的疫情防控及特别的学习环境,化州市教育局从学生的成长需求出发,立足社会与生活现实,以打造有温度的德育课堂为目标,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开发实施了一系列融合责任、担当、感恩、爱国主义教育的德育课程,打出学生德育教育的“组合拳”。
由化州市教育局录制的线上德育课程分为家长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学生法制教育等系列,旨在通过感悟体验式的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引领学生思考生命与爱的定义,体悟个体对社会的责任与担当,落实和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化州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些课程面向全部教师、中小学生和家长,推荐家长利用空余时间陪孩子一起观看。不少学生和家长自发第一时间收看了课程,且受益匪浅。
“黄老师的课,还是那么有感染力。”来自化州第一中学的周同学第一时间收看了德育线上课程之《疫情心理防护,照顾自己的情绪》。“好久没有见到黄老师了,虽然隔着屏幕,但还是感觉很亲切。”周同学说,令他印象最深的是黄老师的课上讲到:人要学会分析自己情绪的好坏,并且为自己的情绪注入正能量。“听了黄老师的课后,我的心情平静了许多,没有以前这么焦虑了。”
“我今天有机会和孩子做了一回同桌,一起听了李老师的课。”化州第六中学刘同学的妈妈周女士在家利用午休时间和孩子一起聆听了德育线上课程之《在家学习没状态,该如何调整?》。周女士告诉记者,聆听李老师教科书式的讲课,感觉意犹未尽。她说,以前很少关心孩子的学习,孩子学习状态不佳,自己也没察觉到异样,更不懂得如何帮孩子去调整。“这也让我意识到,身为家长也应该给孩子树立正面榜样,通过家校合力,让孩子的心灵获得更多的滋养。”
“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化州第四中学陈晓婷老师给我们讲的《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她把理论和自身的例子结合起来,让我知道了学习不只是为了学习,还要有方法、有目的,争当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黄同学还表示,线上课堂的形式让她感到很新颖,和平时上课是不一样的感觉,自己也特别乐意认真听讲。
线上德育课程育人效果明显。同学们学有所获,成长可见;家长们也纷纷表示,疫情防控时期的线上德育课程,温度与深度兼具,感动满满,能量满满。
在寒假期间,化州全市中小学校也特别重视家校协作,及时为家长提供科学指引与帮助。通过充分的调研总结,精心为家长提供了家长指南;通过组织家长线上研讨交流,将部分优秀家长的做法向全体家长推广,缓解学生居家学习的焦虑,有针对性地对疫情防控时期学生的心理健康及居家生活学习进行指引,帮助学生和家长积极乐观、安全和谐地渡过春节寒假。
德育无小事,化州市教育系统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理念,通过系列德育课程,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滋养同学们的心灵,培育全面发展的未来人。
新闻推荐
茂名晚报讯记者李光耀通讯员林文志莫颖华近日,化州官桥义工团组织义工联合爱心商家携带爱心物资共同走进官桥敬老院,为敬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