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高州市冠誉新材料织造有限公司的车间,生产设备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作业,工人们也正在熟练地进行操作。该公司是高州近年新引进的轻工纺织产业龙头企业,也是高州承接产业转移的典型。公司致力打造成为上、中、下游统一集聚规划的广东冠誉织造产业园,成为国内乃至世界知名的织造业领头羊。
近年来,高州积极抢抓机遇,依托当地区位、资源、交通、生态等优势,承接更多产业转移,重点培育打造农副产品加工、轻工纺织、金属制造、医药健康等产业集群。全力做好承接产业转移这篇大文章,在推动高州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融”来新的增长极。
梧桐树根深叶茂,金凤凰安家筑巢。高州积极承接、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成果正在显现。近3年来,高州已引进产业转移项目30个,投资总额近40亿元。
打造政策高地实现产业精准承接
近年,高州相继出台了《高州市工业主导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试行办法》《高州市培育壮大工业主导产业五年行动计划》《高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决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打造政策高地,硬核措施来加强软环境建设,切实提升了企业的发展信心。全面夯实产业根基,进一步彰显高州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目前,高州正在制定《高州市推动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出台后将能更优化园区发展空间、提高产业承载能力,对全市工业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强有力的推进作用。
为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大文章,高州高标准绘制产业发展蓝图,按照“一园多区,一区一特色主导产业”的发展思路,结合当前发展农副产品加工、金属制造、轻工纺织、医药健康的基础和优势,打造以高州产业转移工业园为核心,以石鼓、城东、蒲康、长坡、分界等工业区为支撑的“一园多区”产业大平台,引导企业向具有专业优势的平台集聚,“精确滴灌”,实现精准承接。
截至目前,金山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聚区、金山金属制造产业集聚区、石鼓水产品加工集聚区、城东医药健康产业集聚区、长坡轻工纺织产业集聚区逐渐形成,全市主导产业发展平台已经搭起,发展思路越发清晰。
乡贤反哺回归回乡创业热潮兴起
“这两年,我们每年都会洽谈上百个项目,每年落户企业达几十家。”高州市招商办主任韦亮说:“撒网式的招商效率不高,我们主要通过借助乡贤、商会的力量以情招商、以商招商招引企业,这种的方式可信度更高,更精准,让招商引资工作事半功倍。”
高州把招商引资作为“一号工程”,强化以情招商、以商招商,全力支持乡贤回乡创业、本土企业增资扩产,出现了珠三角产业转移和乡贤回归反哺热潮:乡贤涂贵瑞投资2.5亿元将佳都集团总部从惠州回迁高州长坡;冯少武投资6亿元建设飞碟轮胎搬迁项目;吴福培投资8.8亿元建设生命一号大健康产业园项目;邓胜均投资2.7亿元建设冠誉年产300万米高档毛绒布及200万只出口滚筒刷项目;张学友拟投资15亿元在城东工业园打造一个占地300亩的乐天高新科技产业园项目;何培飞正在投资建设冠美铝型材二期项目……梧桐树根深叶茂,引回了一只只金凤凰,高州正在形成产业转移、回乡创业的雁阵效应。
优质高效服务以一流环境储能蓄势
承接产业转移,不仅要能引得进,更重要的是留得住、发展好。
高州市科工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庄家银把产业转移工程比作“移树工程”:“我们旨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为企业家们打造一片投资热土、创业沃土、发展乐土。”要让大树易地而活,还要让它更加枝繁叶茂。
近年来,高州市大力开展“放管服”改革、“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深化营商环境综合改革等工作,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和成效,政府的服务意识明显提升,营商环境质量更大幅提升。高州市已在市行政服务中心设置综合服务窗口,推行“前台综合受理,后台分类审批,窗口统一出件”服务,逐步实现“一门一网一次”政府服务模式。此外,建立重大企业服务官制度,重大项目实行市领导挂牌联系制度,为重大、重点招商项目落户、建设、投产打开绿色通道。以“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保姆式服务推进项目建设,采取“一事一策”“一企一策”的办法重点跟踪、重点服务。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高州成立了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办公室,全面深入开展营商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全力营造一个宜商、宜业的环境,让企业家在高州创业安心、办事顺心、经营放心、生活舒心。
南方日报记者李沁
通讯员程玉玲
新闻推荐
文/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朱焕郑坤慧本报讯清明将至,加之天气干燥,森林防火形势不容乐观。为守护好绿水青山,防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