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人温海经传承客家美食文化,通过工艺升级打造了“客迁食品”名片。
党中央、国务院对乡村振兴工作再度发力,专门设立“中国农民丰收节”,在丰收的季节里,弘扬文化、歌颂农民、振兴乡村。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梅县区一大批新农人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挥洒着热情和汗水,活跃在农业生产、销售、服务、管理等“三农”领域,成为引领农业发展的弄潮儿和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传承客家美食 推动农业强兴
近年来,梅县区大力实施“客家菜师傅”工程,将该工程与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相结合,扶持打造一批客家美食名企名店,紧跟时代脉搏,让客家菜在融合与创新中做精做优,打响客家菜品牌。
温海经曾经是一个煤老板,巅峰期一年能做5亿元的煤炭贸易生意。作为土生土长的客家人,温海经2014年做了一个令家人吃惊的决定——返乡成立客迁食品公司,做起了客家美食生意。在成立不到四年的时间里,该公司便从一个小作坊逐渐成长为颇具规模的企业。
“小时候家里穷,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能吃到盐焗鸡,感觉这就是世上最美味的食物。从那时起,我就与客家美食结下了不解之缘。”温海经感慨地说。
做美食最重要的就是原料。温海经与当地村民合作养鸡,选择了山清水秀的富硒土壤、没有一点污染的山里去养,坚持用土法养殖,鸡要养足180天才出栏,品质才能保证。
“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这是温海经的口头禅。现在,客迁公司的产品突破了制作与保存工艺的限制,将传统工艺与现代化生产相结合,走差异化发展路线,实现产品多样化。该公司产品不仅在口味上满足南北方市场,在包装上也推出旅行装和家庭装等,深受消费者喜爱。
“近期,我们也在"备战"中国农民丰收节,进一步改进制作工艺和包装规格,搭上梅县作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举行庆祝活动的顺风车,把客家美食和文化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梅县、向往梅县。”温海经信心满满地说。
运用先进技术
实现农村富美
“这次提取的柚苷和果胶的质量明显比上次好,看来柚果的品质和提取的产品质量密切相关。”李金柚农业科技公司董事长李永生正在研发中心与农业专家对金柚深加工进行激烈探讨。
笔者跟随李永生的脚步来到该公司柚苷提取生产线看到,这里一片热火朝天的生产场景。近年来,该公司大手笔投入进行技术改造、创新研发,通过生物提取将废弃柚果变成常用于食品、药品、日化用品添加剂的柚苷,不仅实现了变废为宝,提高金柚附加值,增加柚农收入,还弥补了梅县区金柚精深加工发展的短板,延长金柚产业链,推动金柚产业发展。“下个月中国农民丰收节的全国分会场、广东主会场活动将在松口镇举办,我们将迎来金柚推广的新契机。届时,我们不仅会在农展馆推出金柚展览,还要把柚苷、果胶、精油等金柚深加工产品向全国人民展示。”李永生表示,公司接下来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根据柚果的结构和成分,分层次开发不同产品,推动产业做大做强。
在上世纪90年代,李永生看到家乡农民种植的沙田柚长势喜人,毅然辞去深圳稳定的工作,回到家乡梅县,从事农副产品销售。20多年来,李永生不畏艰难,勇于创新,积极拓展销售渠道,面对“卖柚难”难题敢于冲出广东、开辟长三角市场;续而又开阔思路带头拓展海外市场,实现“金柚出海”。
怀揣故乡情怀
引领农民丰收
“以往我们自己的管理模式不好,树的状况没有现在好,通过小黄的团队帮我裁减后,树型缩小,挂果量增加,产量可以达到65000斤。收益估计增加了1万至1.5万元。”雁洋镇柚农杨文权说。杨文权口中的小黄是裕兴农业公司的董事长黄裕济,一名90后的大学生。
大学毕业后,与大多数年轻人选择留在大城市不同,黄裕济选择回到家乡,创办“裕兴农业服务超市”,专业提供以金柚为主的农资服务。在金柚公园内,黄裕济家也有近30亩果园,每年产量约8万斤,仅柚子的年收入就有十多万元。
“以前雁洋镇农村的农资产品基本上是从外地销入,本地缺乏专业的农资销售商,但是本地金柚种植对于农资需求很大。”杨文权坦言。后来,黄裕济率先在雁洋镇开拓农资市场,凭借着有技术、善沟通、懂市场等诸多优势,9年的时间便将一间小小的农资店发展壮大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业服务中心,年均经营额从30万元增长到500万元。
“农业投资周期长、回报率低,现在大多数由老一辈在坚守,年轻人不愿回来。我是从农村长大的,从小对农业比较感兴趣。我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能回到农村大展所能。”黄裕济满怀憧憬地说道。
(刘洪桥曾健锋吴丽伶)
新闻推荐
日前,由市妇联、区检察院和区妇联等单位联合举办的未成年人防性侵宣传活动在华侨城广场举行。此次活动以“护苗行动,我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