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梅州 今日梅江 今日梅县 今日兴宁 今日大埔 今日丰顺 今日五华 今日平远 今日蕉岭
新岭南 > 广东 > 梅州 > 今日大埔 > 正文

“赤色邮政”

来源:梅州日报 2019-06-14 10:05   http://www.kcqsx.com/


中华苏维埃赤色邮政袋(正面)

二十世纪30年代初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面对国民党政府的多次围剿,苏区人民和红军战士与之展开了浴血的抗争。在捍卫中华苏维埃政权和中央苏区的生存、发展过程中,“赤色邮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领导的红四军主力南下闽西,挺进粤东,根据地不断扩大。毛泽东、朱德率红四军主力在闽西苏区与邓子恢、张鼎丞等武装会合,消灭土著军阀,占领长汀、龙岩、永定、上杭和粤东的大埔、梅县、平远等部分地区,奠定了“闽西苏区”和“粤东苏区”革命根据地的基础。

此“赤色邮政”麻质布袋(如图),是笔者20年前在大埔县长治镇坪上乡一农民手中收购的实物原件,是闽粤赣边特委遗存的珍贵革命历史文物。此邮政布袋由多块麻质粗布拼接后用手工缝制而成,是一个客家地方特色明显的褡裢袋制式,尺寸为长108厘米、宽42厘米。在布袋的正面有“赤色邮政”四个朱红色的字,在“赤色”与“邮政”中间画有一颗五角星,五角星内盖有一个圆形红色印章,印章内容模糊难辨。在五角星的两边还有用墨汁书写的文字,可惜已无法辨认。布袋的背面,盖有一个由地球、锤子、镰刀、五角星、麦穗等构图的中华苏维埃标识的印章,还有几个模糊尚能辨认的墨汁毛笔字“一合□担”“□□□□辰”。

赤色邮政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我党为适应军事斗争需要,以服务战争为主要目的的邮政组织。在革命根据地普遍创办有赤色邮政,并担负起苏区党政军民的信件、包裹、文件、书报刊的传递任务。它运用“邮政”的职能支援苏区的革命战争,打破了敌人的层层封锁,既保证革命战争的需要,又方便了苏区民众的通信往来。

“赤色邮政”还在根据地内部及各革命根据地之间起着互通信息、传递军情的重要作用,为红军在对敌斗争中统一行动,为战斗的胜利提供了情报支持,并以其特殊的方式,宣传红军和苏区的存在。

梅州山区,条件险恶、交通不便、易守难攻,在山区创建红色根据地的初期,“赤色邮政”网点分散建立,大都分布于较为偏僻的乡村,有的在刚刚建立革命政权的狭小区域内。赤色邮局之间很少有工作联系和业务往来,由于处于残酷的战争环境,敌我拉锯战斗,队伍频繁转移,红、白区域经常交替变换,因而赤色邮局也跟随红军、赤卫队、游击队及政权机关不时转移。根据地内没有建立统一的赤色邮政管理机构,没有制订统一的邮政业务章程,未发行有苏区邮票和其它的邮政用品,只留下有经营“赤色邮政”相关业务的遗址、邮政用具、红色邮政员等苏区遗物和人员。

大埔县紧邻闽西革命根据地,闽西苏区的赤色邮政与大埔苏区的赤色邮政并存,在闽粤赣边特委领导的苏维埃政权所辖的县级政权和赤色交通邮政机构中,大埔苏维埃区域的秘密交通线存在时间最长,下属的赤色交通线也最为稳固,不仅有着健全的秘密通道,而且执行得力、作用突出,是一条被历史认可的中央“红色交通线”:由上海-香港-汕头-茶阳-青溪-永定而进入闽西、赣南。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闽西苏区”与“粤东苏区”为近邻,同属“闽粤赣边特委”领导,此“赤色邮政”布袋在梅州辖区内发现,对研究“闽西苏区”与“粤东苏区”之间的历史渊源、见证梅州中央苏区历史地位是一件重要的实物佐证。(魏金华)

新闻推荐

大埔县湖寮镇授信项目启动 全镇获客家村镇银行综合授信2.8亿元

本报讯(记者刘润涛)客家村镇银行日前在大埔县湖寮镇政府举行“振兴苏区,全镇授信”暨“惠农贷”启动仪式。此次综合授信2.8...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赤色邮政”)


 
频道推荐
  • 蕉岭县三圳镇通过建新和复垦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 破解拆旧难题激活乡村资源
  • 梅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梅州客商银行主办、梅州日报社协办 “客商大讲堂”昨晚开讲
  • 争当全市经济增长之星主战场 五华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全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
  • 客都大道出现大量积水 相关部门回应将敦促施工方解决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梅州市不少市民表示不知区分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须有脚踏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