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十多岁的陈先生命运多舛,很多次和“死神”擦肩而过,但他又是幸运的。在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众多医护人员的努力下,大家联手为他进行了一场惊险的心脏攻坚战。
2年前陈先生就因为心梗及心脏扩大、反复心衰,先后进行了三腔复律除颤起搏器(CRT-D)植入术和冠脉支架植入术。术后心脏功能好转,但有频发室早及短阵室速,平时依靠药物维持治疗,还能正常平稳地生活和工作。
来势汹汹 心脏病室速电风暴
6月底的一天,陈先生突然感觉胸痛,没想到一痛就持续了数天并且疼痛加剧,反复心悸伴头晕发作,CRT-D多次电击除颤后,家人急忙将其送往市人民医院救治。入院后心电监护提示反复室速发作,患者稍用力活动即出现室速。完善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发现患者卧床状态下即有1344阵室速,病情危重。
心血管内三科主任李斌、副主任张奇峰组织科室医生对该患者病情及治疗方案进行全面讨论,确诊陈先生是因心脏刮起了“电风暴”——器质性心脏病室速电风暴。
心血管内三科副主任张奇峰告诉记者,陈先生患有室性心动过速。医学术语称为“电风暴”,是指患者24小时内发生2次以上的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引起严重血流动力学障碍,需要立即电复律或电除颤等治疗的急性危重性症候群。这是一种快速型心律失常,严重者可发展成心室颤动,甚至导致心源性猝死。这个病就像它的名字一样那么可怕,如果在一天内反复发作,发作的时候就像“狂风暴雨”来袭,而且很容易会猝死,所以临床上就叫它“电风暴”。
这种致命的心律失常可以分秒之间夺人性命,这种情况死亡率高、处理棘手,而且预后恶劣。临床表现多为心悸,可伴有头晕、胸闷、乏力等表现,亦有部分患者出现晕厥甚至猝死。而心肌梗死后室速是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常见的一种类型。
射频消融成功“平息”心脏电风暴
相关链接
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是集心血管疾病的诊疗、教学及科研为一体的专业科室,是梅州市医学重点专科。科室现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8人。开放病床224 张,能为心血管危重患者提供准确及时、完善的监护及治疗。
心血管内科专业已逐渐细分为冠心病、心脏电生理、高血压病、风心病、先心病、心脏重症等亚专业,专科特色强,诊疗水平高。年介入手术达3000台次以上,开展了心脏病现代介入领域的几乎所有手术,其中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冠心病,经皮穿刺下行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的腔内支架隔绝术达国内先进水平。
了解完陈先生的病情后,想要阻止病人“电风暴”,射频消融手术或许是目前最好的选择。经患者家属同意,心血管内三科手术团队决定为陈先生行CARTO3三维标测系统导航标测下射频消融术。术中采用CARTO三维标测技术于左心室内详细标测,找出相应关键位置(消融靶点),最后予以导管消融控制或根治这种顽疾。
90多分钟的手术,张奇峰和他的手术团队使尽浑身解数标测、消融,通过反复诱发、验证,精准地把陈先生整个左心室能看到的以及可能引发心动过速的病灶都“消灭”光了。然后行反复心内电生理检查,室速不再诱发,消融成功。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心电监护未见有室速发作,2天后顺利出院。陈先生摆脱了室速反复发作放电除颤的痛苦,也降低了因心脏性猝死的几率。
“手术难度很大。不仅对术者技术、经验、心理素质等要求非常高,而且术中和围术期哪一环有闪失,病人都有可能迈进鬼门关。”张奇峰说。成功完成如此高难度心脏手术,也让整个手术团队格外受鼓舞。原本游走在生死边缘的患者被成功挽救,标志着梅州市人民医院室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水平有了新的突破,达到省内先进水平,是粤东地区首例器质性心脏病室速导管消融术的成功开展。
(江波)
本期健康护航使者:
张奇峰 : 梅州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三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擅长:心血管疾病临床诊治,心律失常介入及冠心病介入治疗等。
新闻推荐
现场听众体验点天然香。(张怡摄)本报讯(见习记者张怡)7月21日晚,茶艺和香道分享会在梅城嘉应茶展示区举行。中华茶艺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