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廖键)昨晚,由市委宣传部指导,梅州客商银行主办,梅州日报社、市工商联、市社科联协办的“客商大讲堂”第五讲在客商银行总部举行。梅州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罗金良以“资源变现之商业模式”为主题进行主讲,与现场听众分享了自己对资源变现的理解和实践。
梅州客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行长刘元庆,梅州日报社副总编辑钟伟光,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纪委书记、资深经理张文泉,中国移动梅州分公司副总经理李小睿、邱影玲,汇丰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梅州支行行长佘沅青等一百多人参加了这次思想盛宴。
罗金良主讲的内容分为两大部分:资源之无限效应,资源如何变现。
“现在时代最不好赚的就是钱。为什么没有钱?就是没有资源?不是没有资源,而是没有看见资源、没有激活资源。”罗金良认为,资源变现是一种永远不会枯竭的商业模式。
那么什么是资源?资源从何而来呢?罗金良认为,所谓资源,指的是一切可被人类开发和利用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总称,它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资源无所不在、无处不有,世间一切都是资源,万事万物都是“我”之资源。资源变现就是通过经营、运营,最大程度地变现为收益。
资源变现的痛点、难点在哪里?罗金良以梅州日报社产业经营模式为例阐述“资源变现”的商业模式。
罗金良认为现在的场景时代,最具含金量的就是“影响力”,而作为媒体来说“影响力”就是我们的生命,就是资源。要创新媒体融合下的新商业模式进行媒体产业运营。“梅州日报社全媒体传播力、品牌影响力、经济效益居广东省地市报前列。多年来我们报社经营效益一直增长的最重要原因就是依靠党报的影响力进行"抓项目、推运营、促创收"。”罗金良说,项目就是媒体的生命,就是报社的效益。
“我们提高政治站位,坚持政治家办报,全面实践"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 罗金良介绍,要实现“媒体融合”,根本在于体制和机制的改革。在传统媒体经营形势严峻的大形势下,为了保增长、促发展,梅州日报社强化“互联网+”意识,整合平台、人才等全媒体优势资源,成立全媒体经营中心,大力推行融媒经营模式,初步形成“全域合作、全媒运营、多元发展”的报业经营产业体系。
为了适应客户不断变化的新需求,梅州日报社积极开拓思路,在活动策划上注重品质和品牌的提升,多年来策划组织了梅州网络春晚、广场舞大赛、家居博览会、医博会、汽车文化节、高考咨询会等等项目,并打造成为品牌活动。多年来基本周周有活动、月月有大活动,不仅有效提升梅州日报的品牌形象,还为增加经营收入奠定了基础。梅州日报社多年来抓执行力、抓效益兼顾公平、抓制度刚性、抓问责问效,保证了项目的贯彻落实和取得良好效益。
演讲结束后,罗金良还与现场听众就资源配置、如何把握项目的公益性和盈利性、坚持报社“党媒姓党”等话题进行了交流互动。
主讲嘉宾精彩的演讲和答问,博得现场听众阵阵热烈掌声。
新闻推荐
警方抓获一名网上在逃人员。(梅州公安供图)本报讯(记者张爱飞通讯员赖卓佳)8月17日晚10点许,民警在城南高速公路出口设卡查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