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梅州 今日梅江 今日梅县 今日兴宁 今日大埔 今日丰顺 今日五华 今日平远 今日蕉岭
新岭南 > 广东 > 梅州 > 今日五华 > 正文

五华三坑安置区让村民安居乐业,春节期间记者探访移民生活新变化 “搬”来新村貌 “迁”入好光景

来源:梅州日报 2021-02-14 08:28   http://www.kcqsx.com/


黄狮新村环境优美道路整洁。(林翔摄)

●本报记者赖锋

蓝天白云下,干净整洁的道路、白墙黛瓦的房屋、欢声笑语的村文化广场、大红灯笼透出的浓浓年味,脸上洋溢着的幸福笑容……新春佳节的五华县水寨镇三坑安置区(黄狮新村),一派安居乐业的幸福场景。在广场的凉亭里,悠闲的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回忆过去的穷日子,谈论如今的新变化,憧憬未来的好光景。

2015年,梅州(五华)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动工;2019年7月,该项目配套安置房建成并陆续交付移民使用。在搬到县城新居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从龙村镇黄狮村迁来三坑安置区村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以前我们住的黄狮村又偏又山,孩子上学、看病出行、工作生活都不方便。”在村史馆,黄狮新村党支部书记刘胜堂指着展板向记者介绍该村的今昔变化。“现在,村里有了小学、幼儿园、卫生站、文化广场、电子加工厂、125间商铺……各项配套设施齐全,大家越过越有奔头。”

村民刘乃启的生活变化是所有村民幸福生活的一个缩影,从穷僻山村的“无房族”,到坐拥分得两栋小洋房,他直言这是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他说:“家里的老房子久未修缮,早已倒塌不能住人,一家人常年在汕尾打工,每年单是房租就要花费一万多元。”移民新房交付后,他和家人便迫不及待搬了回来。

“如今,我的孙子孙女都在村里的小学、幼儿园读书,儿子儿媳全都在县城工业园上班,妻子也在新村电子加工厂上班,现在一家都非常满足和幸福。”刘乃启向记者讲起搬迁过来一年多的情况和变化,喜悦之余,更多的是对未来生活的信心满满。

因梅蓄电站项目建设需要,黄狮村需整村搬迁。虽然村民搬离世代居住的老家会有不舍和顾虑,但村民们如今感受到,这是一个正确的抉择,搬过来之后,教育、就业、医疗等方面更加便利。“之前大家都是种地、务农,搬到城里没有地了,有些村民心里就没底。为了让大家"稳得住",安置区投资整理菜地共100亩,全部分配到农户,人均可分得15平方米,村民种菜自给自足完全没有问题。”村支书刘胜堂说,该村目前还在加快建设“月子中心”和“美食街”,建成后将拓宽村民收入来源,帮助村民们更好地融入县城的生活。

看到家乡父老都搬到了县城,村民温锦鹏也坐不住了。10年前,他离开偏僻贫穷的家乡前往珠三角打拼,现在已经是一家电子厂总经理的他决定尽己所能,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去年8月,我们把公司在汕头的部分业务转接过来,在村口设立电子加工厂,提供了近40个工作岗位。”温锦鹏说,虽然这样会增加部分运输成本,但想到能够辐射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他就觉得很值。

此外,不少村民还借助县城大市场,办起了生活用品超市、建材店等,进一步增加经济收入。

新闻推荐

南岭桂花为谁香

丹桂飘香巴秋摄●丁思深南岭桂香孤臣遥领六军来,握手天香植岭隈。岩畔古枝横落日,风前异馥袭芳杯。原分月里寻常种,不比人间...


相关阅读 

猜你喜欢
评论(五华三坑安置区让村民安居乐业,春节期间记者探访移民生活新变化 “搬”来新村貌 “迁”入好光景)


 
频道推荐
  • 蕉岭县三圳镇通过建新和复垦彻底解决农村环境“脏乱差” 破解拆旧难题激活乡村资源
  • 梅州市委宣传部指导、梅州客商银行主办、梅州日报社协办 “客商大讲堂”昨晚开讲
  • 争当全市经济增长之星主战场 五华立足生态发展区定位全力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工业
  • 客都大道出现大量积水 相关部门回应将敦促施工方解决
  • 电动自行车“新国标”落地,梅州市不少市民表示不知区分 “新国标”电动自行车须有脚踏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