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瑶冷三尔在生产车间操作有机稻米加工机器。
新厂房引进了新型的加工设备,年加工量超万吨。
一身传统的瑶族服装,黝黑的皮肤,爽朗的笑容,带着连南山区农民的淳朴,房瑶冷三尔在提起她的绿源有机米厂时,总是透露出满满的自豪感。
近年来,房瑶冷三尔以自己创建的绿源优质米加工厂为平台,积极鼓励大坪镇军寮村的村民参与有机米加工种植,并为其免费提供稻米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带动120多户村民从中获益,走上脱贫致富道路。
南方日报记者杨溢子特约通讯员李忠华
300吨大米销往珠三角
在连南县大坪镇的军寮村,恶劣的自然条件和交通条件使得这里的农民难以摆脱贫困,不少村民因此外出打工,大片的土地被丢荒闲置。
一次偶然的机会,房瑶冷三尔了解到有机米不仅经济效益好,而且适宜消费者对于健康养生的追求理念。如果发展起来,无疑能够让村里丢荒的土地重新开垦。
于是,她主动前往县里的农科站购买稻种。然而,依靠传统方式加工出来的有机稻米品相不佳,根本无法达到市场的要求。吸取教训的房瑶冷三尔决定开办标准化的有机稻米加工厂。
2008年,房瑶冷三尔拿出积蓄的4万多元,以及连南县政府支持的约3万元,还有从亲朋好友中借来的资金,投资10余万元建成绿源优质米加工厂。
2009年,在连南县政府的扶持和帮助下,房瑶冷三尔的有机稻米,成功取得国际标准的有机产品认证。当时,当地大米价格仅1.6—1.8元/斤,而绿源有机米可以卖到5—6元/斤,“绿源优质米”的品牌逐步打响。
随着村里有机水稻种植面积的扩大,原有的厂房已经无法满足加工需求。2016年,房瑶冷三尔筹集资金建立一个1000平方米的厂房。新厂房引进了新型的加工设备,年加工量超万吨,比旧厂房更加完善和现代化。
如今,该厂累计投入超250万元,大米的年产量约300吨,加工的象牙粘、红米、黑米等各种类型有机米,源源不断地销售到深圳、广州、佛山等珠三角城市。
无偿提供稻谷种助村民致富
看到了其中的经济效益,村民们踊跃参加,不少丢荒的土地重新被开垦。到了每年的4月份,村里的种植户便会陆陆续续地来到加工厂,领取免费提供的稻米种回家种植。
房瑶冷三尔介绍,去年无偿提供的种子种植面积达1000亩,每年加工厂都会将种植户的稻谷收购回来,经过清理、去石、袭谷、谷糙分离、磁选等13道工序的标准化加工后,再统一销售。这样的方式既减少了种植户的种植成本,又为其提供了销售的渠道。
房瑶冷三尔还牵头成立了瑶山水有机稻农民专业合作社,加工厂采取“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户+基地+加工厂”的模式,以加工厂为平台,积极鼓励村民参与有机米加工种植,免费提供稻米良种,统一技术指导,带动了120多户村民从中获益,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我们种植的水稻都是常规稻,产量比杂交稻少,一般常规稻的亩产量为600斤,杂交稻的亩产量可达900—1000斤。但是常规稻的米甜、软、滑,口感佳且营养丰富。”房瑶冷三尔说,常规稻比起杂交稻在产量、抗性上稍有劣势,但米质却比杂交稻有优势。
由于有机米质量上乘,如今其价格甚至可以卖到8.5元/斤。然而缺乏新的销售渠道和现代化的销售手段,如何扩张销售市场成为了房瑶冷三尔的难题。“目前我们的客户基本都是以前的老客户,没有有效而广泛的宣传手段,就是我们有好米,也卖不出去。”
目前,房瑶冷三尔正进一步拓宽有机米品牌的附加值和开发新的销售渠道。“稻田养鱼”无疑是个好选择。
在种植稻谷的水田里放养鱼,稻田能给鱼提供杂草、虫和稻花等食物,而鱼又可以为稻田清除杂草和病虫,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鱼与水稻形成了共生的生物链关系,养出来的稻田鱼特别鲜美,稻谷也更醇香、健康。通过“旅游+农业”的发展模式,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抓鱼、吃鱼、购鱼,有机米也借此获得更多推广的机会。
同时,房瑶冷三尔也紧跟时代潮流,结合火爆的电商销售,除了实现批发、商超等销售渠道,还尝试了线上销售模式,将加工厂的有机稻卖到更广阔的市场。
新闻推荐
根据连南瑶族自治县经济发展促进局文件南经促审批【2017】113号文件批准,本工程资金来源为上级补助及地方自筹,建设资金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