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秋宜
日前,清远市政府下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年度工作计划,在去产能方面,提到要加强涉钢企业监管,严防“地条钢”死灰复燃,清远高新区及各县(市、区)摸清本地区涉钢企业(包括钢铁、铸造等行业)底数,建立企业情况台账,完善“一企一档”,动态更新相关情况。
钢铁行业是清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工作,其中“地条钢”又是重点整治对象。就在今年4月,英德市人民政府组织有关部门依法对英德市闽源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被法院查封的落后生产设备中频炉进行捣毁,以杜绝落后生产设备被非法转移、生产的隐患。
“地条钢”究竟有多大危害,国家有关部门是这样解释:“地条钢”是用中频炉把废钢铁熔化、再倒入简单铸铁模具内冷却而制成。其间,不进行任何分析化验,对杂质、温度等质量指标无法控制,用这种方法炼出的钢,90%以上质量都不合格。
近日,清远市市长黄喜忠在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紧急会议强调,要把抓安全生产当作首要工作,安全生产工作绝不可马虎,不可做表面功夫,绝不能走形式、赌运气,存有侥幸心理。从这个角度来看,取缔“地条钢”不仅仅是去产能计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保证安全生产的题中之义。
很多工地使用“地条钢”,目的很显然就是为了节约成本。表面上来看,“地条钢”与普通钢没有异样,实际上二者的质量却大相径庭,有的“地条钢”甚至从高处掉到地面就断成几截。如果将“地条钢”运用在工地,安全隐患不堪设想。
事实上,清远近几年来取缔“地条钢”工作取得一些成就,就在2017年,清远取缔“地条钢”企业四批次共23家、落后产能企业2家,合计25家,设计产能约500万吨,并通过国家和省验收,清远市保留合规炼钢企业8家。然而,今年5月底,国家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防范“地条钢”死灰复燃第六抽查组来清远开展专项抽查,实地检查了相关企业,指出了存在的不足和问题。
笔者认为,应当详细排查目前清远是否依然存在“地条钢”生产企业,此前生产的“地条钢”是否流入工地,该查处的企业要查处,该暂停施工的工地要停工。从长远来看,要运用法律法规、经济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等多只“手”,建立取缔“地条钢”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消除安全生产隐患。
新闻推荐
7月20日-22日晚,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文艺宣传轻骑队文艺千村行戏曲专场,分别在英德市东华镇渔湾社区和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