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新闻 清城新闻 清新新闻 英德新闻 连州新闻 佛冈新闻 阳山新闻 连山新闻 连南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连南新闻 > 正文

6岁学跳瑶族长鼓舞,40年无私传授技艺,唐桥辛二公 连南“鼓王”的传奇人生

来源:南方日报 2018-08-02 16:31   http://www.kcqsx.com/


跳起瑶族长鼓舞,年近8旬的唐桥辛二公霸气稳健。

唐桥辛二公在家门口留影。他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尊称为“鼓王”。

鼓王日常用的这个长鼓,是阿公留下来的,超过了100年的历史。

去北京表演时的鼓王,年轻帅气(老照片翻拍)。

每周,唐桥辛二公都会到学校开展长鼓舞授课。40多年来,他为当地培养了1000多名跳长鼓舞的人员。

7月的连南瑶族自治县油岭村,天空格外蔚蓝。

走近“鼓王”的家,单从屋子就可见其爱鼓之深:门楼两根柱子浇筑成长鼓状,在连南可谓“独此一家,别无分号”了。

“6岁开始跳长鼓舞,至今已跳了70多年,已离不开长鼓了。”操着客家话,77岁的连南“鼓王”唐桥辛二公笑呵呵地说。

能获得“鼓王”称号,在于唐桥辛二公掌握36套72节的长鼓舞动作,更重要的是他40多年来无私授艺,培养了一大批民间艺人,让长鼓舞得到传承。

今年6月,唐桥辛二公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这也是对他70余年跳长鼓、授技艺的最好肯定。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特约通讯员李忠华

在天安门见到了毛主席

在人民大会堂上的演出,耀眼的灯光让唐桥辛二公有点晕眩,而台下热烈的掌声,则让唐桥辛二公心潮澎湃。

连南瑶族长鼓舞系“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于排瑶祖先在隋唐时期迁徙到连南时一同传入,至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当地瑶族节庆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表演项目。

瑶族长鼓舞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鲜明的民族特色及艺术特点,可谓排瑶千百年文化艺术和民俗生活的活化石。

唐桥辛二公1941年出生于连南油岭一个普通瑶族家庭。油岭瑶寨有着浓厚的瑶族民俗,旧时有着5年一次的大歌堂(即耍歌堂)、15年一次的小歌堂节庆。1947年,油岭举行耍歌堂,数百身着盛装的瑶族人在歌堂坪唱起山歌、跳起长鼓舞。

“当年我6岁,在歌堂坪上看到父亲与叔叔、伯伯们跳起那个粗犷、雄劲、奔放的长鼓舞,我十分羡慕,从此就爱上了长鼓。”唐桥辛二公回忆说,当时他的个子还没父亲的长鼓高,就整天缠着父亲要学跳长鼓舞。

当时,跳长鼓舞是件“奢侈”的事,特别是以白银装饰为主的盛装昂贵(就目前价格,一套约5000元),因为家贫,唐桥辛二公的要求遭到父亲拒绝。

好在堂哥丁桥大头二公见其乖巧伶俐,便手把手教他。唐桥辛二公刚开始学时,因年幼力薄,背负长鼓跳起来甚为吃力。“跳长鼓舞,既需要体力和身体协调力,更考验反应的灵敏性和柔韧性。”唐桥辛二公说。

因为喜爱,小小年纪的他日夜用功,竟学得有板有眼。父亲见他跳长鼓起承转合颇得要领,便改变心思,一一从中指点。几年下来,唐桥辛二公的鼓艺大为增进,成为同龄人中的佼佼者。

新中国成立后,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那年(1953年),油岭唐氏于农历十月十六举行盛大的耍歌堂。举办前,唐桥辛二公的父亲挑好上等的沙桐木和牛皮为他做了个长鼓。他便和同族12名男青年穿上母亲和嫂子或姐妹挂好银鼓、银牌的上衣,穿上用红、蓝、白、绿绒线手工刺绣出五彩斑斓图案的腰裙和脚绑,戴上红头巾,插五彩纸花和野鸡尾赶到祖庙集中,随着出歌堂的队伍来到歌堂坪跳起欢快的36套72节的长鼓舞。

12岁那年崭露头角后,唐桥辛二公更加沉醉于长鼓技艺的学习,特别是当时村中的老艺人唐考专五公对其倾囊相传,让唐桥辛二公渐渐成为表演时的领舞者。

1964年,为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连南在全县挑选民族艺人赴会,23岁的唐桥辛二公等4名鼓手和后来的“歌王”唐买社公一众人入选。

唐桥辛二公万万想不到自己会有机会上北京表演长鼓舞。为使表演成功,他每天走路3小时到县城,与3名鼓手一起切磋、研磨鼓艺2个月,10月份奔赴北京。

在人民大会堂上的演出,耀眼的灯光让唐桥辛二公有点晕眩,而台下热烈的掌声,则让唐桥辛二公心潮澎湃。最激动的是,他在天安门见到了毛主席。

“当时的北京很多还是平房。”回忆当时情形,唐桥辛二公说,参加北京会演回到家乡后,他觉得进村的小土路和北京的公路比起来显得窄得透不过气来。

那次上京演出,唐桥辛二公等人住了80多天,几乎隔天就表演一次。当时,他妻子正怀孕在家,他没有办法照顾,电话也无法联系,直到演出完毕回家,妻子已把一个胖儿子生了下来。

登上国际舞台表演

有了唐桥辛二公这样的领舞者,连南瑶族长鼓舞也走出了国外。1996年,长鼓舞应邀在新加坡表演,实现了对境外文化交流零的突破

瑶族人骄傲地认为,瑶族长鼓是世界上最长的能绑在身上边跳边敲的鼓。在唐桥辛二公的家里,他珍藏着10多个有着百年历史的长鼓。

这些色彩斑斓的鼓身长约1米,多用桐木制成,两头则蒙着一大一小用小黄牛皮做的鼓面。他说,用现代人的观点看,这长鼓不仅是瑶族人文化的传承象征之一,也是瑶家人的运动器材。

“我日常用的这个长鼓,还是阿公留下来的,超过了100年的历史。”抚摸着这个陪伴了自己数十年的长鼓,唐桥辛二公说,除了睡觉、吃饭、冲凉,这个长鼓基本不会离身。

长鼓背在身,鼓王兴致勃勃跳起来。只见他右手以五指或掌心拍打鼓头发出“咚”的一声,左手持竹片弹击鼓尾发出“啪”的一声,而后双手同时拍击鼓面,发出近似“哐”的一声。

不仅要敲打,还要跳。鼓王先抬左脚,再抬右脚,转圈,打鼓倒不累,关键是需要不断变化动作跳着打。虽已77岁,但他的动作依旧粗犷奔放、稳健有力。

但他的跳长鼓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文革”期间,长鼓舞因耍歌堂被视为封建迷信活动而受到牵连,长鼓被毁,长鼓舞一直没人再跳。长鼓舞因为没有以文字或音像的形式记载,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社会的发展而逐渐被淡忘、消失,仅有部分靠一些老艺人的记忆勉强被整理挖掘出来。

1990年,连南瑶族自治县宣传、文化部门成立“耍歌堂·盘王节”活动领导小组,加大了长鼓舞的抢救和保护力度。

此后,唐桥辛二公频频外出表演,获奖无数。《长鼓舞》曾获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全国第五届民运会表演项目二等奖。《大长鼓舞》还入编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

2005年,广东舞蹈学校邀请唐桥辛二公去广州作辅导,其长鼓舞在2006年参加北京全国“桃李杯”舞蹈大赛获得课堂金奖。

有了唐桥辛二公这样的领舞者,连南瑶族长鼓舞也走出了国外。1996年,长鼓舞应邀在新加坡表演,实现了对境外文化交流零的突破。演出期间,还在新加坡国家电视台的“早安你好”专题栏目中向广大电视观众作瑶族长鼓示范采访直播。

40余年无私传技艺

1976年至今,他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办起长鼓舞培训班,为当地培养了1000多名跳长鼓舞的人员

“鼓王来啦!”周二下午4点,唐桥辛二公准时出现在油岭村小学,让学生们欢欣雀跃。

每周,他都会来学校为学生们传授瑶族长鼓舞技艺。“腰板要直,左腿前倾微曲,双手动作要协调。”现场,唐桥辛二公一边纠正学生们微小的错误,一边予以亲身示范。

能获得“鼓王”称号,一是在于唐桥辛二公掌握整套动作,更重要的是他近40年来无私地授艺,让长鼓舞一代一代地传承。

瑶族歌王唐买社公(已去世)曾称赞比他年长的唐桥辛二公说:“长鼓重十斤左右,一套节目下来要舞36道动作,不断地做一百九十度的大转身,而瑶族男人舞起长鼓经常要跳三天三夜!当地还没有人跳长鼓的水平能超过他。”

跳长鼓舞共有36套72节,内容繁复,当时瑶寨农事繁重,能跳完36套72节的人少之又少。唐桥辛二公为了这些技艺能流传下来,跋山涉水虚心向老艺人请教,融会贯通学会了整套动作。长鼓舞没有文字资料传承,全靠艺人口传心授。

做为一个民间艺人,唐桥辛二公深知传承的重要,他把36套72节的动作去繁取精,编制了8套动作(起鼓、起堂、大围、交替、靠背、穿插、四方、围鼓),以便易于群众学习和推广。

1976年至今40多年来,他不计报酬不计成本地办起长鼓舞培训班,为当地培养了1000多名跳长鼓舞的人员。

作为一个年近八旬的民间老艺人,近年他虽很少出省表演,但他依然牵挂着长鼓舞的发展。“希望以瑶族长鼓舞为纽带,把瑶族文化"舞"到更广阔的世界。”

■人物简介

唐桥辛二公,1941年出生,瑶族,民间艺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被连南人尊称为“鼓王”。6岁开始习长鼓,1964年、1980年先后两次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表演长鼓舞,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1996年应邀到新加坡表演长鼓舞,实现了长鼓舞境外文化交流零的突破。40多年来,他无私传授长鼓技艺1000多人。

■链接

连南瑶族长鼓舞

成对外文化交流名片

2000年,连南被原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瑶族长鼓舞)之乡”。《长鼓舞》获广东省首届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一等奖,《瑶族长鼓》获得在贵州举行的全国民运会表演金奖。

近年连南对瑶族文化的发展高度重视,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瑶族文化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字招牌。特别是经过挖掘、传承和推介,连南瑶族长鼓舞于2008年5月被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知名度得到进一步提升,先后于2010年赴上海参加世博会广东周和广州亚运会演出。

而近年来,连南瑶族长鼓舞频频出国献演,成为广东省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大亮点。2011年7月21日,第四届索菲亚民俗文化艺术节在保加利亚首都索菲亚正式开幕,其间由连南民族歌舞团表演的长鼓舞,其刚劲有力、粗犷豪迈的动作,展示了连南瑶族独特的文化艺术魅力,给现场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其后,连南瑶族长鼓舞于2012年春节随广东艺术团到法国留尼旺参加“欢乐春节”演出,受到国际友人好评。

新闻推荐

十万老广游连南千人首发团启动 1000余名游客开启瑶族“尝新节”之旅,体验美食和民俗的盛宴

市民对连南游十分期待。实习生施慧婷信息时报记者梁钜聪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张玉琴通讯员刘思铭)7月28...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6岁学跳瑶族长鼓舞,40年无私传授技艺,唐桥辛二公 连南“鼓王”的传奇人生)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

    关于我们 | 版权声明 | 联系我们 | 隐私政策 | 网站地图

    Copyright © 2018 新岭南 版权所有 闽ICP备18009976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