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新闻 清城新闻 清新新闻 英德新闻 连州新闻 佛冈新闻 阳山新闻 连山新闻 连南新闻
新岭南 > 广东 > 清远 > 连州新闻 > 正文

连州女孩黄惠滟以美术专业科全国第12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来源:南方日报 2018-08-08 11:11   http://www.kcqsx.com/


□连州女孩黄惠滟以美术专业科全国第12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家中4姐妹读书,父母都打双份工,一家人正为学费发愁

黄惠滟和父母亲。为了供养4个女儿读书,她的父母在中山都打着两份工。

黄惠滟以美术专业科广东第一、全国第12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今年7月以来,这则喜讯在连州市引发了轰动。

18岁的黄惠滟是连州市西岸镇黄家洞村人。这是时隔多年后,作为“进士之乡”的西岸镇又一名清华大学生。

从连州市区驱车25公里,穿过群山环绕中的蜿蜒乡村公路,便来到了黄家洞村。这是一个仅有102户、459人的小村庄。

在村中一栋仅一层的红砖房里,记者见到了戴着眼镜,一脸秀气的黄惠滟。

她的家里布置十分简陋,竟然没有任何电器。“我们常年在中山打工,孩子也在中山读书,家里很少打理。”黄惠滟的父亲黄能战告诉记者。

黄惠滟一家人在中山市生活已有10多年。父亲黄能战在中山从事制衣厂机械修理,妈妈李新英经营着一个石磨肠粉摊档,收入微薄,勉强维持家用。

随着开学临近,黄能战夫妻俩正在为女儿今后的学费发愁。因为家中几乎没有积蓄,黄惠滟的二妹三妹读初二,四妹读五年级,对黄能战夫妻俩来说,经济压力非常大。

8月1日,黄能战去银行为黄惠滟办理了无息贷款。“无论今后再苦再累,我也会让女儿们读好书。”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黄津连州视窗记者何祥振

高远的目标

指引她不断超越自己

黄惠滟以美术专业广东第1、全国第12的成绩考上了清华大学。

在李新英眼中,女儿黄惠滟从小读书就很认真,“记忆力特别好。”

“我带着她去镇上赶集时,常常一边走一边教她背古诗,3岁时她就可以背几十首古诗了。”李新英说。

那时,黄惠滟的叔叔黄文辉在深圳打工,每次回家,都会带书给黄惠滟看。

因为家贫,初中没毕业的黄文辉深知读书的重要性。“孩子读好书才会有出息,所以我一直都非常支持侄女读书,他们读得越好,我就越高兴。”

生在“进士之乡”,加上从小受到家人启蒙教育和支持鼓励,黄惠滟从小便培养出了认真读书,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优秀品质。

读初一的时候,黄惠滟在一次期中考试中考了第三名,她心有不甘。

看着分数排行榜上的第一名和自己相差仅几分,再看看比自己更勤奋的第一名,黄惠滟在心里暗暗较劲:“自己一定要更加勤奋。”

从那以后,黄惠滟开启了勇争第一的“学霸模式”。

“多向老师提问,多做一些笔记,课后积极和同学讨论,晚上好预习和复习。”回忆起那段“你追我赶”的读书时光,黄惠滟感觉很充实。

之后,黄惠滟长期位居班里第一,但她还是经常会有位居榜首的“担心”,“那时候我经常想,我这次比他高那么多,下次他会不会超过我?”这也成为了她不懈努力的动力。

初三那年,因为文化分优秀,又爱好画画,黄惠滟分到了美术班。

由于美术班的学习氛围是注重画画,黄惠滟的文化分稍微有些退步,“但没有退步很多,始终都是比较靠前。”

中考时,因为黄惠滟非中山市户口,文化分还差几分才能考上中山实验中学,但她通过美术分入围。

到了中山实验中学的美术班,当时班里按中考文化成绩排名,黄惠滟文化分排在第二。“看到排名后,他只比我高两分,自己为什么不能再努力一点?”

有了追赶目标,黄惠滟因此更加努力。

在高中,随着学习氛围的改变,学习难度的加深,学习方式也有所改变。“高中主要是靠自己,因为太多同学问问题,问问题的机会相对少了很多。数学的问题会比较多,大多是自己在课后琢磨弄透,语文科就勤背诵知识点,晚上会在被子里记英语单词。”

经过一番“卧薪尝胆”,黄惠滟的目标达到了。“高中三年的成绩在班里一般都是排前3名,我也将目标定为清华大学。”

当被问及高中成绩为何能一直名列前茅时,黄惠滟说,是高远的目标指引着她不断超越自己,“因为目标定得更高,所以我会比别人更加的勤奋,更加努力。”

连考12场

专业分超出清华线73分

因为高中阶段的文化分出色,2017年暑假,中山实验中学校长蒋晓敏特地找黄惠滟谈话,鼓励她到北京参加绘画集训班。

“在我犹豫要不要去的时候,学校给了我莫大的支持,为我提供了物质上的帮助,帮我克服了经济上的困难。”2017年7月,黄惠滟前往北京参加集训。

黄惠滟直言,半年多的集训对自己的帮助非常大,“集训给我建立了一个平台,树立了我的自信心,同时,我也看到了其他地区优秀学生的水平,这也敦促我更加努力学习。”

在集训的那段时间,黄惠滟几乎没有回过家。“2018春节,年二十八回来,待了一天半的时间,大年初一中午就去深圳继续集训了。”

集训完毕后,黄惠滟开始了“实战”。

在美术专业的联考中,她考了249分,超过合格线64分。在1月底到3月中的美术院校单招考试中,黄惠滟一口气报了10个学校,12场考试。

那段时间,单招之于美术生,就像是“车轮战”之于“敌人”。

“单招想报多少都可以,报多了人会比较累。”黄惠滟回忆起那段疲于考试的时间,基本上是今天到一个城市考完一场,第二天马上要奔赴另一个城市继续考另一个学校。

她坦言,在那段考试密集的时间,自己也有过想要放弃的念头,“有时候感觉好累,心里想着说下一场就不去考了吧,但最终自己还是坚持了下来,一场都没有缺考。”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2月25日的清华大学单招考试中,黄惠滟考了595分的好成绩,超过清华大学单招合格线73分。

这个成绩让黄惠滟喜出望外,她更坚定了要冲击清华大学的信念。“既然单招的专业分考得那么好,不论是自己的实力还是运气的眷顾,我都要在接下来的时间里努力提升文化分。”

从3月中旬到6月高考,还有80多天的时间。学校为了让单招过线的学生更好地复习,专门将他们组成了一个7人的小班,由老师单独教学。

那段时间,黄惠滟买了一个小台灯,经常在宿舍挑灯夜读到凌晨。“单招过线后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作业不会拖到第二天上课前再赶,每天的作业都会当天完成。”

埋头奋战的几个月中,妈妈李新英被黄惠滟“拒之校外”。“她对我说,妈妈你不要来看我,你来了还会耽误我的学习时间。”李新英笑着说。

实际上,中山实验中学距离黄惠滟一家租住的地方足足有30公里,坐公交车需要近两个小时。因此,高三之后,黄惠滟就很少回家了。

不懈的努力又一次给黄惠滟带来了惊喜。黄惠滟在高考中实现了超越,取得522分好成绩,“这个分数是我高三考得最好的一次。”

最终黄惠滟以单招专业分595分,高考文化分522分的成绩,被清华大学艺术类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录取,圆了清华大学梦。

4姐妹读书

黄惠滟是大姐

家里4姐妹中,黄惠滟是大姐。2003年,黄惠滟的父母便到中山谋生。那时,黄惠滟还在村里读小学,由奶奶照顾。

2009年,黄惠滟上三年级时,奶奶过世了,黄惠滟不得不跟着父母一起到中山学习生活。

初到中山上学,黄惠滟一开始不太适应,遇到了学习上的难题。“来到新学校,自己的英语考得不好。当时的英语老师很严厉,听写单词错一个要抄50遍,我错了超多,回到家就哭着和妈妈说不想去上学了。”

妈妈李新英耐心地安慰黄惠滟,“我妈安慰我说苦是要吃的,新的学校慢慢适应就好,晚上还陪着我抄单词。”

相对于妈妈的贴心关怀,爸爸黄能战的爱显得有些“严厉”。

“爸爸比较严厉,我一直都挺怕我爸的。”一直以来,在黄惠滟心里,爸爸是个不苟言笑的严厉“角色”。“平时也管我们比较少。”

高二暑假去北京集训时,黄能战送黄惠滟到中山古镇的轻轨站转站坐车去北京,那个时候黄惠滟觉得爸爸会把她送到车站就走了。“没想到他一路看着我排队、检票、上电梯,我当时不敢正眼去看他,只敢偶尔看一眼,或者用余光扫一下。”

“等我坐上轻轨后,不知怎么的,自己就哭了,这是我第一次离开家去这么远的地方。”黄惠滟说。

这次车站送别,黄惠滟心中更加明白——外表看起来严厉的爸爸,只是不善于表达爱,“其实他很爱我们,只是他的爱更加内敛、深沉。”

在中山市租住生活的十多年来,黄惠滟一家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因为家中有4姐妹需要供养,她们日子过得并不容易。

“4个女儿都在中山读书,因为我们不是当地户口,她们小学的时候都要读私立学校,学费比较贵,压力也很大。”李新英说。

即便是面临较大的经济压力,也没有压垮一家人对生活的信心,一家人健康开心是妈妈李新英最大的心愿,“我们也没有什么太大的期待,一家人健健康康就好。”

每天早上4时半,李新英便起床开始准备石磨肠粉出摊,黄能战则负责在家里照顾孩子起床上学,送完孩子上学后,黄能战再到摊档帮助妻子,到8点左右黄能战去制衣厂上班。

“现在石磨肠粉生意很难做,刚开始的时候收入还可以,后面做的人多了,就不好做了。”李新英说,这两年之所以会选择租个摊档做石磨肠粉的小生意,是为了方便照顾小孩。

“丈夫做制衣机械维修,工作不定时,需要随叫随到,白天基本没空照料孩子。如果我也去工厂,万一小孩有什么事两人都走不开,就没人照顾小孩了。”李新英说,石磨肠粉的收入除去摊档租赁费2000多元和成本费,剩下的钱只能勉强维持家用。

“每天下午两三点钟,我会推缝纫机出去给别人修补衣服,也会去制衣厂拿些货回来在家里加工。”为了生活,李新英从清晨忙到夜晚,几无停歇。

之前,黄惠滟的父亲黄能战的月收入有4000多元,那时他包下了10个制衣厂的机械维修活,每个厂的月工资有300多元。

“这几年珠三角不是产业转移么,中山的制衣厂搬走了不少,现在我只承包了两个厂,每个月收入600多元。”黄能战说,因此他常常去打散工帮补家用。

而在2003年,李新英到中山后,因为要照顾4个女儿,在随后的10年时间里,她都没有工作,一家人仅靠黄能战的收入维持生活。“所以我们的开支一直都是量入为出,能节约就节约一点。”

黄能战小时候曾因家贫辍学,20多年的打工生涯,坚定了他要让孩子读好书的信念。“我告诉她们4姐妹,不论家里多穷,爸爸一定会尽全力供你们读书。”

李新英亦是如此。“我经常和孩子们说,爸爸妈妈读书少,你们一定要把书读好,以后日子才能过得更好。”

黄惠滟考上了清华大学后,在当地引发了轰动。连州黄氏宗亲会、惠州市粤北商会相继给予了捐助,西岸镇政府也送来了慰问金。

随着开学临近,黄能战夫妻俩正在为今后的学费发愁。李新英介绍,黄惠滟上大学第一年的费用要1万多元。“感谢社会热心人士的帮助,目前收到的捐赠够黄惠滟第一学年费用,但她的生活费和后面的学费还没着落,”李新英说,今后夫妻俩会更努力,打多几份工。

因为家中几乎没有积蓄,黄惠滟的二妹三妹读初二,四妹读五年级,对黄能战夫妻俩来说,经济压力非常大。“我们也期待黄惠滟读完大学后可以帮帮家里减轻点负担。”说起家庭经济拮据,这位敦厚的男人语音哽咽,眼眶泛红。

8月1日,黄能战去银行为黄惠滟办理了无息贷款。“无论今后再苦再累,我也会让女儿们读好书。”

■纵深

寒门出贵子

刻苦又勤奋

在一个仅有102户、459人的小村庄,考出了一个清华大学生,可谓是“寒门出贵子”的最好诠释。

虽然家贫,但黄惠滟一直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而是从小培养出了认真读书、不甘落后、勇争第一的品质。

家庭经济上的拮据,也没有限制黄惠滟对未来的美好追求。“进入高三,我就将自己的目标定为清华大学。”

在朝着梦想不断前进的路上,家庭的宽松氛围让黄惠滟可以毫无压力向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奔跑。“家庭给我的感觉就是轻松,从来没有给我施加过压力。”

“我们从来不要求她要考多少分,要考什么学校,只要求她向好的方向发展就行了。”妈妈李新英说。

作为“进士之乡”,西岸镇崇文尚学的氛围历来浓厚,爷爷奶奶在黄惠滟还是幼儿时就注重对其进行启蒙教育。

“奶奶睡前会教我背九九乘法口诀,我学会的第一个字是爷爷教的"黄"字……”这些儿时画面,黄惠滟至今记忆深刻。

谈及求学路上给予自己帮助的人,黄惠滟说,除了家庭影响,校长、年级长、美术老师……都给过她很多支持,“有了他们的帮助,才有我今天的成绩。”

家乡的崇文氛围,爷爷奶奶的启蒙教诲,家庭的宽松环境,恩师的诲人不倦,自身的刻苦勤奋,成就了今日“问鼎清华”的黄惠滟。

“黄惠滟是我们村的骄傲和榜样。”32岁的村民周先强说,黄家洞村村民一直十分重视孩子的教育,“我有两个孩子还在读小学,我教导他们要向惠滟姐姐学习,努力读书,将来考取好大学。”

展望即将到来的崭新的大学生活,黄惠滟有新憧憬:“在大学里制定目标、做好规划、奋发努力,学有所成之后回报家庭和社会。”

新闻推荐

推行“民事民议民决” 助力产权制度改革

南方日报讯(记者/段灿通讯员/陈志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新形势下完善农村生产关系的重大举措,是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重大...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连州女孩黄惠滟以美术专业科全国第12的成绩考上清华大学)


 
频道推荐
  • 险!天黑路滑市民捡东西不慎坠河 喜!消防紧急救援成功救出
  • 清远市刺绣文化协会主席张亚男:在瑶绣创新发展中“穿针引线”
  • 清远一彩民喜中胜负彩146万元
  • 深度剖析佛冈江坳联队“路霸”恶势力
  • 生活垃圾分类网络作品最高可获万元奖金公开征集LOGO、漫画、软文、海报、口号、H5、视频等
  • 
    图文看点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泪失禁体质?给我办他!
    
    推荐阅读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 企石为老旧厂房“体检” 将“电老虎...
    
    热点排行
    4月18日 早间新闻 达芙妮继续亏损:关店千余家 转型电商遭资 北京春季求职期平均月薪10970元 过半职位 危化品运输安全管理之我见 余杨:特种设备的安全守卫者 樟木头镇开展消防安全检查 加大对火灾隐 近期全国多处发生车间事故 这些车间安全 大朗检查水库排站防汛防涝准备工作 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