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日前,在2018中国·新会陈皮(柑茶)交易会开幕式现场,举行了“新会陈皮与英德红茶产地战略合作签约仪式”,两地将致力推动“新会陈皮”和“英德红茶”两大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间的产业合作,不断丰富和延伸产业链,提升双方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品牌效应,达到“1+1>2”的发展成效(详见8月2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英德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半个多世纪以来,在国家倡导支持下,“引进来”的英德红茶虽然经历过低潮期,但也在曲折前行中得到恢复和增长,擦亮了“中国红茶之乡”品牌。敢于“走出去”为红茶产业探路,不断扩大产业发展半径,促进相联产业间的相互融合,将为英德红茶的壮大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值得好好把握。
近年来,省、市扶持政策加码,英德区域无论从茶叶的种植面积、产量、制作,还是销售等都取得了瞩目成绩。据了解,英德市茶园种植面积超过11万亩,茶叶总产量5150吨,其中红茶产量达5000吨,茶叶生产总值为18.8亿元,茶业综合产值达22.5亿元,现有茶厂、茶企186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5家,茶叶产业从业人员超过12万人。2017年,英德红茶品牌价值为17.66亿元,在全国红茶类名列前茅。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延伸,“英德红茶”成功列入中欧地理标志产品互认互保“100+100”清单,这是中国与欧盟之间第一个关于地理标志的保护协议。新形势为英德红茶向外发力奠定了坚实基础,“走出去”恰逢其时。各级各部门应大力支持英德茶企通过连锁经营、参加展会、举办赛事等,全方位推介英德红茶,获取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凝聚合力振兴英德红茶产业。近日,英德市红茶产业园成功列入广东省第一批1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名单,获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000万元。产业园目标任务包括推进产加销、贸工农一体化发展,创新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建设英德红茶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业创新孵化区、高质量发展示范核心区、乡村振兴的样板区!按照规划,英德红茶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范围包括英红、横石塘、石牯塘、石灰铺四镇,总面积1018.76平方公里(152.814万亩)。这就意味着,作为区域产业园,英德市要发挥统筹作用,镇与镇之间要形成工作机制,进一步整合资源、凝聚合力,实现英德红茶的“抱团”发展,借助产业园建设的东风,不断提升英德红茶的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搭建平台助力茶园“百花齐放”。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投资经营主体、不同的发展历史脉络,造就了形态各异的茶园。而不同的气候条件、制作技艺、经营模式等因素,也决定了茶叶品质及其文化内涵。如何将这些各具特色的茶园及其产品凸显出来,形成英德红茶百花园,进而提升区域品牌影响力,将是目前英德红茶产业发展中的重要一环。首先要完善产业形态定位。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无论投资规模大小,都要在茶产业全链条中对自身有准确定位,形成英德茶业新格局;其次要建立全市茶产业数据库。全面动态掌握全市茶园种植、经营、销售等情况,有针对性做好外宣、促销、统计等工作;第三要厚植茶园文化根基。挖掘、整理、提炼茶园的历史文化,追溯茶叶种植、制作者的成长经历,形成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茶文化,讲好英德红茶故事。
本版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英德产茶历史悠久,可追溯到距今1200多年前的唐朝。擂茶粥是英德农村地区的传统食品。英德曾举办擂茶粥大赛,上千人同台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