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金锋
连日来,清远在全国首创“乡村新闻官”制度引起了媒体的极大关注。在第一批乡村新闻官播报会现场,清远各地农业局局长纷纷为特色农产品代言,“清远乡村style”火起来了。
据悉,清远全市84个街镇共1023个行政村将陆续设立乡村新闻官。3年聘任期间,每当农产品上市前夕,他们就承担起主动对外播报对应农产品信息的责任,一改过往被动适应市场变化的局面,同时破除农产品与市场信息不对称的壁垒。
作为农业大市,每年七八月份,熟悉的“清远味道”开始复苏,处处开始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清远乡村新闻官承担起主动对外播报对应农产品信息的责任,为自己的土特产当“代言人”,不但有助于打造当地特色品牌,帮助当地销售农副产品和旅游产品,而且还是创新方式助力精准脱贫的好契机,值得点赞。
干部官员“代言”当地土特产并不鲜见:有的利用微信微博为本地特产代言;有的微信上开微店;还有的“直播卖土特产”等,这些“代言”得到了不少网友的好评,认为这是官员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与时俱进,充分利用新媒体手段帮助和造福农民群众的有效举措。
回顾之前的不少农产品滞销事件可以发现,很多原因在于供大于求,销路拥堵。如何在合理范围内扩大有效生产,通过基地、订单等途径,鼓励企业与农户之间建立相对稳定的产销合同关系,应该成为各地保障农产品市场的有力举措,确保农民种得出来、卖得出去、挣得到钱。
地方官员“代言”农产品的方式值得肯定,但依旧任重道远。要更多地从本地的规划、生产、流通等相关方面全方面考虑,进一步走好农产品建设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路径,久久为功。而要做好“代言”工作也并不轻松,需要更多的时间到一线去实践,才能对所“代言”的产品有更深刻的了解,才知道当地农民群众心中哪些产品最需要“代言”。
前期召开的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明确要打造全省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区。长远而言,还需要政府引导,打造更多有亮点、有卖点的品牌产品,同时打好“产得好”“卖得出”两张牌,才能让优质农产品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
总之,地方官员能为土特产“代言”是一种新气象、好作风,期待有更多的官员能够走出办公室,积极主动上报纸上网络上镜头,为农民群众的辛勤付出做好“代言人”,用实际行动支持农业发展。农特产虽然是传统的,但官员的观念可以更现代一些。
新闻推荐
落实新闻惠民工程,打通城乡一体化中信息不对称“最后一公里” 清远“乡村新闻官”走马上任
“乡村新闻官”唐莹敏为首次农事播报举行了一场“婚礼”,当地的特产红衣花生成为了新娘。南方日报记者黄津通讯员石松摄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