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灿
林下掘金,让山林产出“金子”。从3月到8月,150多天过去,看着原本杂草丛生的杉树林下冒出了朵朵“仙草”——灵芝,丰阳镇上陂水村的村民知道,租赁了村里50亩林地的老吴吴国卿真的从林下“挖出了金子”。根据测算,这片50亩的灵芝种植基地试种的第一年即可为老吴带来过百万元收入。
吴国卿的故事在连州引起了热议,一些网友开始追问如何学习效仿,或者老吴的做法是否能够带动周边的群众致富。珠玉在前,自然效仿者众。吴国卿的故事也给很多渴望勤劳致富的人带来启发和借鉴。
谈及种植灵芝的初衷,除了灵芝自身的市场前景之外,吴国卿表示,林下种植的优势和美丽乡村的建设都是他决定种植灵芝的重要原因。这其中,便透露出多个信息。
现在,国家在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村振兴发展。其中一个表现便是,美丽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涌现出一大批典型村庄。而美丽乡村建设成功后,优雅、美观的乡村环境自然会吸引很多城里的客人前来赏光、游玩,这给农村的优质农特产品带来了潜在的旺盛销售市场。有客源,便有销路。这为很多意欲发展农特产品种植的人解决了一个很大的困扰——销售渠道。
其次,市场前景。农村有广袤的种植用地,农民也有着勤劳的基因,但农特产品种植并非埋头苦干就会成功,要想成功必须考虑到市场的因素,只有种植市场认可的、欢迎的产品,才会最终攫取到销售收入,才会收获勤劳后的丰收喜悦,否则,种得再多,不仅于事无补,甚至可能会亏损更多。吴国卿经过了两次“试水”,目前并不愁销路,在灵芝种植上相较于其他人有着足够的底气和勇气。其他人如果同样想学种植灵芝,则需要考虑市场对接是否可以成功驾驭。
再者,“林下种植的优势”说明种植技术至关重要。农民耳濡目染,常态性的种植通常都不在话下,但要种出好的产品,需要科学的管理和现代化的种植技术,这不仅需要培训,更需要一定的专业素养。农特产品种植,规模小赚不了钱,规模大,管理和技术要求明显上升,这都需要种植户有着足够的准备。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便很能说明个中缘由,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考虑量的平衡,也注重实现质的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既调整结构、调整布局,又强调转变方式、创新机制;既突出发展生产力,又注重完善生产关系。其内涵和要求都为意欲投身农特产品种植的群众提供了一种追求成功的方向和思路。
乡村振兴发展需要产业的支撑,而产业的发展需要制定好发展的方向和目标。选择了好的发展方向,会事半功倍早日实现成功,灵芝的种植可创造诱人的财富,但是不是每个村、每个人都适合,还需要仔细思考、深思熟虑。
新闻推荐
明清时期,连州城隍庙在州东南城墙挨着“地标”慧光塔筑建。资料图片明嘉靖十四年(1535),连州判官佘勉学在龙津门与城隍庙间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