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前来进行盆底康复治疗的女性越来越多。
对于多数产后女性来说,坐月子似乎是必须要经历的过程。大家的一个共识是,月子坐得好与坏,对于女性以后的健康,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对高龄产妇而言,产后身体修复更为重要。
“很多产妇关注产后美容、瘦身等方面,往往容易忽略了盆底康复。”清远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黄华仪表示,不管是剖宫产,还是自然分娩,只要有过分娩史的女性,盆底功能都会受到伤害,而且分娩次数越多,损伤越大,已婚已育妇女、生育后子宫切除女性群体都适合做盆底康复治疗,尤其是产后42天是盆底康复治疗的黄金期,最好不要错过。
一个咳嗽就导致漏尿
很多生产后的妈妈会产生漏尿的现象,在医学中被称为压力性尿失禁,多发于孕晚期和产后。虽然每次漏尿只是一点点,但是带来的心理阴影是无穷的。
据了解,产后产生漏尿的情况是由于盆底肌承托力减弱了。何谓盆底肌?盆底肌是封闭盆骨底的肌肉群,它像是张网,承托着膀胱、尿道、阴道、子宫和直肠等,让它们在各自该在的位置上发挥作用。盆底肌在女性生产时受到不同程度的牵拉,很大程度上会损伤支配肌肉的神经,可能会导致盆底肌对盆腔脏器的承托、节制、收缩和松弛功能减弱,进而产生尿失禁。
在女性的一生中,盆底肌肉受重压和创伤的机会较多,妊娠、分娩、肥胖、盆腔肿瘤、子宫和阴道手术、绝经后卵巢功能的丧失、性激素缺乏等原因,均易造成盆底肌肉及神经损伤,引发盆底功能障碍。其中,怀孕与分娩积盆腔手术是导致盆底损伤的最主要原因。
很多新妈妈在生完宝宝之后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困扰,发现自己开始出现一些漏尿、性交不快、阴道异常等情况。出现这些现象,其实是盆底肌出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盆底的范围比较广,从盆腔腹膜以下到会阴皮肤的全部肌肉筋膜层,由上而下依次为腹膜、盆内筋膜、盆隔、尿生殖膈、肛门外括约肌以及尿生殖肌群浅层。盆底起着承托盆腔、腹腔脏器以及协调排便自制活动的作用。
在怀孕时,盆底肌将承受比平常大很多的压力,加上在顺产过程中强大撕拉力量的破坏,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而失去了之前的弹性和力量。虽然盆底肌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自我恢复,但是没有经过产后专门恢复的盆底肌,将远远无法恢复到产前的状态。
黄主任表示,一旦咳嗽、打喷嚏或是大笑增加腹压的时候,就会发生漏尿。在已婚已育的女性中,盆底肌功能障碍比例高达30%—40%,因此建议女性生产42天后做一个盆底肌肉评估检测,如果盆底功能受损应在产后42天到1年的黄金修复时期尽早治疗。
这些人需要做盆底康复
据了解,盆底肌肉的康复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产妇恢复身材,还能在产后42天后对盆底肌肉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减轻膀胱脱垂和子宫脱垂的可能性,把生育引起的各种身体异常情况降低到最低,产后盆底肌肉康复的训练对产后阴道松弛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黄主任表示,盆底康复训练分家庭训练或医院内治疗,根据产后盆底肌力的评估结果,肌力较好的推荐使用正确方法的家庭康复器,肌力较差则需要进一步检查,或需要进行医院内个体化治疗。
资料显示,我国已婚已育的女性,45%有不同程度的盆底功能障碍,90%有性生活质量不高,阴道肌肉不会或不能收缩,专家呼吁全社会应重视及关爱妇女盆底疾病的防治。然而,在现实中不少女性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认为剖宫产对盆底肌肉的损伤没顺产严重。其实,无论顺产或剖腹产对盆底的影响都是没有差别的。因此,这两种分娩方式都建议产后做盆底肌力的筛查并接受相应治疗。
有网友反映产后几年,大笑、咳嗽、打喷嚏时就出现“漏尿”。盆底康复训练是对任何情况的盆底肌肉松弛都有帮助的,如果产后出现“漏尿”的情况,需要在医院进行电刺激及生物反馈治疗,效果也非常明显,因此建议这部分患者要积极治疗。
对于45岁以上绝经以后出现子宫脱垂的中老年人,做盆底训练能缓解排尿、排便的症状,但是对治疗脱垂效果一般,盆底训练的有效率不到30%。目前,治疗子宫脱垂最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是子宫托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必要时也可接受手术治疗。
黄主任认为,生育、疾病、衰老等因素都可能造成盆底肌肉的松弛,随着年龄增长不少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尿失禁、子宫脱垂、阴道脱垂等症状,但是如果错过康复最佳时期,产育后多年的女性恢复效果远不如当初。
哪些人需要作PFD评估?对此,黄主任表示,已婚已育妇女、产后42天妇女、中老年妇女慢性盆腔疼痛、腰酸、坠痛、肥胖、慢性咳嗽(长期增加腹压)、子宫切除术后、尿失禁、粪失禁、器官脱垂等女性群体都适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
盆底器官脱垂可以预防
据悉,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盆底肌将会像其他肌肉一样无法避免地慢慢松弛,很容易会出现控制不住小便的情况,譬如在运动、咳嗽或大笑的压力下,让人瞬间尴尬无比。同时产后盆底肌的恢复训练非常重要,这不光是为了家庭生活的和谐,更是为了身体长期的健康。
其实,坚持做缩肛运动可有效预防盆底肌肉松弛。妊娠分娩、长期便秘、咳嗽、绝经、肥胖等都是造成阴道子宫脱垂的高危因素。黄华仪表示,“盆底器官脱垂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预防的,最有效的办法是在孕前、孕期和产后坚持做缩肛运动和盆底康复,建议女性在产后积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功能康复技术有何优势?对此,黄主任表示,盆底功能康复技术凭借高科技的生物反馈技术,精确客观地检测、评估盆底肌肉的肌力情况和纤维受损类型,制定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采用不同频率、不同能量的电刺激及生物反馈训练,唤醒被损伤的盆底神经肌肉,增加盆底肌肉肌力和弹性,使盆底功能恢复正常,患者经过无创无痛轻松愉快的治疗过程,能增加阴道的紧缩度,提高性生活的质量,同时有利于预防,治疗盆底障碍性疾病如尿失禁等的发生。
■链接
这六种训练
可以在家练习
据了解,医院为产妇做的盆底肌修复项目包括电刺激治疗、收缩肌力训练、Bobath球(巴式球)锻炼以及悬吊训练。电刺激治疗需要依靠专业仪器来刺激肌肉,因此只能在医院完成,收缩肌力训练和Bobath球锻炼则可在医生指导下学会动作,自己在家练习。
1.激活练习:患者端坐于床上,将小球放在会阴部,患者坐在球上做压球动作,反复收紧放松,速度由慢到快,尝试激活盆底肌。
2.腹式呼吸:患者平躺床上,屈髋屈膝,深吸气将腹部鼓起至最大程度,呼气将腹部肌肉收紧至最大程度。
3.夹臀训练:患者平躺床上,屈髋屈膝,吸气放松,呼气夹紧臀部,吸气再慢慢放松。
4.骨盆运动:患者平躺床上,屈髋屈膝,吸气时腰部慢慢抬离床面,胸廓臀部不离开床面;呼气时臀部肛门收紧,腰部向下压床面。
5.凯格尔训练:吸气放松盆底肌;呼气收缩尿道、阴道及肛门。每次缩紧不少于3秒,再慢慢放松。每次做15~30分钟,每天2~3次。反复训练并要求肌肉产生疲劳性。
6.核心稳定性训练:患者坐于巴式球上,前后左右上下运动,锻炼腰腹部核心肌群的稳定性。
新闻推荐
清远正式出台科技创新“黄金十条” 创新创业科研团队最高可获奖励500万元
酝酿已久的科技创新“黄金十条”终于落地了。29日,笔者从清远市获悉,清远市科技局、清远市财政局等7个部门联合印发《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