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开发等,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基础。图为清新浸潭镇下迳村。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近年来,清远通过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民宿旅游、精准扶贫等探索乡村振兴发展,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方面均取得初步成效。
今年5月16日,清远全市乡村振兴大会召开,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郭锋指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清远有机遇、有基础、有优势,更有潜力。清远要把握机遇,全力抓好“四个致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南方日报记者黄剑琴
?机遇
推动农村全面发展有了新动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把乡村振兴上升到战略高度,强调“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这对于作为农业大市的清远来说,不啻是个极好的政策机遇。
与全国一样,清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在农村,最大的潜力和后劲也在农村。而乡村振兴战略充分地立足于乡村的产业、生态、文化等资源,注重发挥乡村的主动性,以此激发乡村发展活力,建立可持续的内生增长机制。
产业兴旺就是要跳出单一的农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让农业成为高收益的产业,由此带动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增强农村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让乡村成为人人向往的美丽家园。
事实上,清远近年来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综合改革、美丽乡村建设、精准扶贫开发等,为乡村振兴打下了深厚的基础。数据显示,去年全市共创建美丽乡村1165个,共52195人顺利脱贫,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4610元;建立长效农业特色产业458个。
有了基础,面对新机遇,清远对乡村振兴信心十足。今年5月,清远市召开乡村振兴工作会议进行全面部署,要求举全市之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全省前列。会上发布了《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明确从城乡协调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生态文明、文化传承各个层面深度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同时,要制定出台15份配套政策文件,确保清远乡村振兴工作“3年取得重要进展,5年取得明显成效,8年取得阶段性成果”。
?不足
资金投入匮乏专业人才短缺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明确“20字”总要求。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也大篇幅对乡村振兴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基本思路。但从各地实践来看,仍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比如缺乏对应的机制体制保障、人才难觅、资金匮乏、产业空洞、土地错综复杂等,并且环环相扣。
最近,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18)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至少面临农民增收难,农村空心化;农业农村投入资金不足;农村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各类人才短缺等难题。
清远“三农”工作摊子大,同时也是省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要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同样面临着上述提及的一些共性难题。尤其是人才短缺、农村凋敝等。
短板就是空间,差距就是潜力。今年7月,清远市委七届七次全会上,市委书记郭锋强调要着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再造三农发展优势。通过“三个重心下移”、“三治结合”,健全乡村治理体系;通过“三个整合”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造3+X特色产业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注重城乡融合发展,把乡村振兴放在全市大局中去思考和把握,走“中心城市+特色小镇+美丽乡村+生态特别保护区”之路,把脱贫攻坚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起来,找好联接点、打好组合拳。
?展望
“四个致富”乡村振兴的清远“注解”
乡村振兴没有固定套路、统一模式,只有结合实际、因地制宜,走特色化、差异化路径,才能推动农业全面转型、农村全面发展、农民全面进步。
清远属于农业大市,第一产业、农村人口比重较高,农村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相对较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紧扣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靶向施策,精准发力,方可走出一条具有清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清远市乡村振兴工作会议提出“四个致富”思路。即产业致富、乡村致富、体制致富、脱贫致富,实现农村富、农村美、农村强的全面振兴。
其中,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基石。清远立足清远鸡、柑橘、茶叶三大优势产业做文章,既全力以赴将这三大产业做大做强,又以此为基础加快打造“3+X”特色产业体系。同时,鼓励农业公园、田园综合体等推动农村产业多样化发展;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推广“龙头企业+基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新模式,争取今年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家庭农场1000个、农业龙头企业8家。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关键要做好“乡土文章”。三大产业不可能覆盖全部乡村,这时候乡村致富就成为了关键的一环。清远提出,通过创建美丽乡村破解基础设施薄弱瓶颈,今后3年,清远推动创建3000条美丽乡村,努力在全省率先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走“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打造“一村一品”“一村一业”的特色乡村旅游新名片,这就使得每一个乡村都有了看点和增收点。
乡村要全面振兴,一些体制机制障碍就必须破除,否则的话就会动力不足、后劲不足。清远提出,继续抓好“三个重心下移”“三个整合”;稳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健全乡村振兴发展的体制机制。
如果还存在贫困村、贫困户和贫困人口,那肯定算不上是真正意义上的乡村振兴。清远提出的“四个致富”中的脱贫致富,既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硬性要求,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最基础和兜底性的措施。深入实施增收脱贫行动,让贫困人口尽快摆脱贫困,这一点做到了,乡村振兴才具备更扎实的基础。
■案例
清新浸潭镇下迳村:
村民共谋乡村旅游
实现乡村美乡村富
清新浸潭镇下迳村拥有优美的喀斯特地貌和丰富的硫铁矿。两年前,该村村民理事会提出发展乡村旅游,建设汤泉旅游区的想法,在村民大会上获得一致赞同。为发展乡村旅游,下迳村成立了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并整合了全村土地1540亩。
该村村民发挥主人翁精神,通过自筹900多万元,建成了如今的小华山风景区,开放区域包括汤泉、游泳池、养生鱼疗区、会议中心、特色民宿、烧烤区、柴火农庄等。
小华山风景区建成后人流如潮,给该村村集体收入带来了质的飞跃。在过去,该村依靠土地租金,村集体年收入仅2万元,如今村集体收入已达到月入20万元。
■记者观察
推动乡村振兴战略
落地生根
一要注重宣传引导。振兴乡村战略实施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也就确定了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方向,积极宣传引导可以激发干部群众的认识自觉和行动自觉,在各自岗位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各项工作。
二要细化目标任务。千万溪流汇成大海,大目标是小目标的聚集。15个配套政策文件必须紧紧围绕《意见》确定的工作大局,立足于各级、各部门实际,将目标任务细化再细化,落实到可具体操作的层面。只要齐心协力干好、完成围绕大目标的各项细微的工作,集腋成裘,乡村振兴的美好未来必成大势。
三要工作落地落实。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在工作措施上要接地气,要从一个地区、一个部门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工作作风上要实,警惕形式主义、大跃进和“公堂木偶”。
四要强化保障措施。要突出“关键少数”的核心作用,领导干部要亲自挂帅,担负起主要责任;要整合各方面力量,强化督导、考核、问责,严明纪律,形成齐抓共管工作局面。
新闻推荐
一直以来,二手房的房源信息是否真实是购房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相信不少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网上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