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炮比赛中,运动员们奋力拼搏。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9月19日晚,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运动会在连南瑶族自治县闭幕。此次运动会于9月14日—19日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举行。这也是自1995年首届省民族运动会以来省民族运动会第一次在民族地区举办,也是第一次由自治县承办。
在本届运动会期间,来自全省21个地级市和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组成的22个代表团,38个民族,2291名运动健儿(其中少数民族运动员1788名)在赛场上挥洒汗水,奋力拼搏。参赛运动员中,年龄最大的56岁,最小的10岁。本届运动会共设置了花炮、珍珠球、蹴球、毽球、龙舟、陀螺、押加、高脚竞速、板鞋竞速、武术、民族式摔跤、民族健身操等12项竞赛项目和25个表演项目,一共诞生了276枚奖牌。
本届运动会,广州代表团以1384分的成绩获得团队总分一等奖,清远代表团、韶关代表团、佛山代表团获二等奖,东莞代表团、惠州代表团、珠海代表团、湛江代表团获三等奖。
高脚竞速比赛。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南方日报记者杨溢子黄津
通讯员成莉莉特约通讯员李忠华
首次由自治县承办
“对我们而言,承办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既是压力也是动力。”连南瑶族自治县副县长沈碧霞说。本届运动会是省民族运动会开办以来首次尝试在民族地区举办,也是第一次由自治县承办。
本届运动会是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以来所承办的最大规模活动,参会人数达3500多人。为了迎接本届省民族运动会,连南瑶族自治县对市容市貌进行了升级改造,县城变得更加整洁、美观、大方,民族特色更加浓郁。例如,对县城高速公路出入口、政府综合大楼、顺德广场等重点区域进行民族特色化提升改造,还建成本届运动会的比赛场馆之一——连南民族体育馆。
配套设施更好了,连南瑶族自治县举办赛事活动的“底气”也更足了。在本届省民族运动会前,该县先后举办了广东省首届“万山朝王杯”羽毛球混合团体邀请赛、首届连南半程马拉松赛等赛事。“如此一来,我们积累了安全保卫、后勤保障、医疗卫生和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工作经验,为承办省民族运动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沈碧霞说。本届省民族运动会上,连南瑶族自治县投入安保力量1000多人,志愿者服务队伍400多人,并利用人脸识别系统、安检门、视频监控系统等技术设备,为运动会保驾护航。
民族特色浓郁无疑是省民族运动会的最大特点。本届运动会新增设了民族健身操项目;表演项目融入少数民族的各类元素;会徽《鼓舞》以连南特有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为主要视觉元素进行设计;吉祥物“瑶瑶”是一只身穿瑶族传统服饰、张开手臂向前欢快奔跑的小牛,其设计创意来源于“瑶族牛生日的传说”,以及连南本土深厚的牛文化。
此外,从本届运动会来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普及程度更高了,如运动会所设的12个竞赛项目,除花炮外,其余11个项目都有超过10支队伍参赛。
毽球场上,赛况激烈。 南方日报记者 曾亮超 摄
清远团获二等奖
本届运动会上,清远代表团获得二等奖,在高脚竞速、花炮、民族健身操等项目均取得好成绩。
身着民族盛装,十多名参赛运动员随乐而动,跳起了极具民族韵味的健身操……在第六届省民族运动会新增设的民族健身操比赛中,清远队与广州队以相同的分数并列第一名。
民族健身操是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新增设的项目,比赛包括规定动作和自选动作。规定动作由国家民委、国家体育总局编制下发,整套民族健身操共有56个八拍,寓意为56个民族,其中动作融合了维吾尔族、蒙古族、傣族、土家族、藏族等20多个民族的舞蹈元素。自选动作则由参赛队伍自行创编,时间限定为3分30秒(±10秒)。
清远队民族健身操教练陈磊介绍,“清远队的自选动作为《魅力瑶山》,其音乐改编自《瑶族舞曲》,同时借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长鼓将瑶族文化与健身操完美结合。”
民族健身操除了带有民族特色之外,还注重于“全民参与”。“上场的16名运动员,其中男运动员不少于4人。这些运动员来自各行各业,有公务员,有大学生,也有歌舞团演员。”陈磊说,“我们从今年7月份开始训练,由于职业不同,工作时间不同,所有人凑好时间合练都很难得,不合训时大家就会各自在家练动作,尽力做到最好。”
在本届运动会民族健身操的第一阶段比赛中,清远代表队以总分第一的名次进入了第二阶段比赛。随后,清远队与同时进入前八名的代表队展开了较量。最终,清远队不负众望,以一套融柔美与力量于一体的民族健身操,与广州队并列第一名,同时获得冠军。
另一边,在本届运动会的最后一场赛事花炮项目决赛上,清远队再揽一金,为本届运动会比赛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在该项目上,清远队连续三届获得省运会花炮比赛的金牌,还曾代表广东参加全国第十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并取得三等奖的成绩。花炮项目清远队队长李代勇表示,“我们从今年4月开始挑选队员,7月初开始训练,8月进行集训,每天固定训练6个小时以上。”
来自连山县的李代勇是连山县民族中学的一名体育老师,38岁的他曾参加过四届省民族运动会的花炮比赛。“花炮比赛是一个团体比赛,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默契配合,我们的队员来自各行各业,其中有学生、公务员、教师等,但是每个人都抽出时间配合训练,做到全力以赴。”
李代勇表示,“花炮项目在连山有着雄厚的群众基础,很受欢迎。我们的好几个队员都是连续参加过几届省运会花炮比赛。”据介绍,他所在的连山县民族中学将部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列入教学大纲中,专门开设了花炮、毽球、板鞋竞速等民族体育课程。
■纵深
省民运会助连南打造
“体育+文化+旅游”新名片
四年一届的省民族运动会是广东省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民族体育盛会。第六届省民族运动会在连南举办,无疑助推了当地的民族传统文化、民族体育事业的发展,同时带动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振了连南的知名度。
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副县长沈碧霞看来,承办本届省民族运动会,推动连南县完成一次全新的自我提升,不仅市容市貌通过特色化改造得到提升完善,市民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同时擦亮了连南“体育+文化+旅游”的城市新名片。
沈碧霞表示,连南瑶族自治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县,通过承办省第六届民族运动会,进一步深化了广大群众对民族体育和民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扩大了民族政策和民族团结宣传教育的影响面,使连南县民族文化发展更具活力。
“筹备和举办赛事的过程,也极大地锻炼了连南县干部队伍的能力和水平,增强了连南县举办大型活动的实力。”沈碧霞说,少数民族工作引起了全省上下、社会各界的更多关注和支持,越来越多的群众对连南县的少数民族工作和各少数民族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进一步扩大和提升了连南县的社会影响面和知名度,对连南县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推进作用,意义深远。
“下一步,连南县将积极举办大型体育活动,并加强对乡镇体育事业的指导和扶持,推动全县体育事业的发展。”沈碧霞表示,同时,连南也将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本届运动会结束后,体育场馆都会免费向群众开放,推动全民健身发展。
■花絮
省民运会上的“暖心事”
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自14日在连南瑶族自治县开幕以来,各项赛事相继举行,为群众献上了一场场精彩的民族体育运动盛宴。其间,连南更是涌现出了不少好人好事,成为运动会的一个亮点。此外,在各个赛场上,除了奋力拼搏的运动员之外,随处可见一抹红色的身影忙碌奔走,那就是运动会的幕后功臣之一志愿者。
好人好事处处涌现
在龙舟赛场的河堤绿道上,一位群众拍下了这样一幕:一对母子拿着垃圾铲在河堤绿道上清理垃圾、废弃物,小朋友还扶起了倒下的温馨提示牌。
当地群众点赞说,父母就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家长身体力行地践行文明习惯也潜移默化影响着孩子。
好人好事还有不少。一名连南志愿者看到一位父亲带着小孩上楼,热心上前帮忙把婴儿车抬上楼梯;9月16日,连南公安局辅警大队的辅警房振南、张月青在应急巡逻时,护送老奶奶过马路……
这些小事,成为了广东省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期间的暖心事,展现了连南县市民“当好东道主”的文明风尚,也是连南开展创建全国县级文明城市工作以来,市民文明素质提升的体现。
志愿者保驾护航
为做好本次赛事志愿服务工作,连南共招募志愿者460人,从9月10日到19日服务于赛事前后各项工作。连南志愿者队伍根据每一个比赛项目的不同,划分成17个志愿服务小组,分别礼仪、龙舟、蹴球、珍珠球、花炮、高脚、板鞋、陀螺、武术、摔跤、毽球、押加、民族健身操、表演、大巴志愿者、美食节、机动组,根据不同的赛事和职责,合理配置志愿者工作岗位。
根据运动员所住的酒店,大巴志愿者组又分为连州组和连南组。大巴接送志愿者连州组组长谢雪冰介绍,大巴志愿者的工作主要是接送、指引各代表团运动员,“每天早上5点多我们就跟车去连州,接运动员前往各个比赛场馆进行比赛。然后等待运动员比赛结束后,再送他们回酒店。一天的比赛全部结束后,我们回到家一般也是晚上10点多。”
由于各个项目的比赛时间不同,大巴志愿者每天需要多次来回往返接送运动员。“每次往返的时间需要1个多小时,志愿者们时常是接完上一批运动员到赛场,立马又赶去接另一批。”谢雪冰说,中午的时间更是紧张,“一些项目的赛程时间衔接得紧,经常是刚送完运动员回酒店,匆匆吃完午饭,便又到了下午的出发时间。”尽管志愿工作忙碌紧张,谢雪冰却认为,“能够为运动会的顺利举办献上自己的一份力量,再忙也值得。”
另一边,板鞋志愿者组的工作同样并不轻松。该组中的2名男生主要负责高脚板鞋项目的饮用水运送工作,平均每天送水一百多箱。今年16岁的连南县民族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张卓健就是其中之一,“能够为大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再累都不怕。通过参加这次的志愿活动,我不仅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还认识了不少朋友。”
新闻推荐
连南县反腐倡廉教育基地揭牌现场。南方日报讯(记者/黄津通讯员/吴柏华)12日,升级改造后的“连南瑶族自治县反腐倡廉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