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黄志坚)杨雪佳是今年清新区的十位“道德模范”之一。记者了解到,从2007年到清新区太和镇敬老院当院长起,杨雪佳就把全部的光和热倾注在敬老院的事业上,用自己的爱心和行动践行共产党员无私奉献的精神。他十多年如一日孝老爱亲的善行,也得到了老人们的敬重和领导群众的赞扬。
十多年如一日坚守敬老院事业
1976年,21岁的杨雪佳参军,次年入党,他曾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退伍后,杨雪佳回到家乡太和镇,历任乡、村干部,他把坚守岗位、敬业奉献的军人精神带回老家,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2007年起杨雪佳担任太和镇敬老院院长,他把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这份坚守,融入到对敬老院事业的热爱里面。
在敬老院工作的工资不高,有人劝杨雪佳别坚守这份清贫了,外出打工或做生意,生活条件会更好。杨雪佳认为:“既然做了敬老院这份工作,就要做到底,把事情做好。”为此他总把每一件小事当成大事来做,想方设法让老人们住得舒心,过得开心。十多年来,他一直细致地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耐心地和他们沟通,用真情感化老人,引导老人们讲文明、讲卫生、讲团结、守纪律,慢慢地把太和镇敬老院变成了一所标准化敬老院。
如亲人般照顾老人为十多位老人送终尽孝
杨雪佳把住在敬老院里的老人当做自己的亲人来对待。他把老人们的生日写在纸上贴在办公室的墙上,每当有老人过生日,他都精心准备,买来生日蛋糕,做上可口的菜肴和大家一起为老人祝寿,让老人享受天伦之乐。
在敬老院任职以来,每次过年过节的团圆饭,杨雪佳必定是在院里和老人们一起吃。杨雪佳觉得,越是逢年过节的日子,老人们就越需要关心和温暖,不能让老人有失落感。
“他三天没在敬老院就会脚生痒,心发慌。”杨雪佳的妻子说,丈夫把敬老院当作自己的家,一年四季除了农忙在家打点一下,其余时间基本都在院里。即使是住在自家的晚上,杨雪佳也要回敬老院看看才放心。“他总是牵挂敬老院的那个家。”妻子儿女对此既有点埋怨,但更多的还是赞同。
到过太和镇敬老院的人都能注意到,院长的住屋和病号间是挨着的,这是杨雪佳为了方便照顾老人。凡是有老人病了,他都不怕脏和臭,不怕苦和累,为老人喂药、喂饭、洗澡擦身,端屎端尿。2015年大年三十,老人孟焕恒病危,杨雪佳一人守候在老人的身边,直到晚上十一点多老人平静离世。老人故亡后,他又亲自为老人办理后事。在敬老院的十多年来,杨雪佳为十多位老人送终尽孝。
敬老院的老人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杨院长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有这样的好儿子,我们知足了。”
新闻推荐
清新区在各主要路口设卡对过往车辆进行检查。贺欢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为进一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行动深入开展,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