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清远市人民医院等医疗机构派驻多名专家帮扶县级医院,山区群众基本实现了“大病不出县”。
继启动城市公立医院改革后,清远医改又“放大招”了。记者获悉,清远市人民政府印发的《清远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18年要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全面推进,到2020年,全面完成基层医疗卫生补短板任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站全面达标,县级公立医院“龙头”作用明显强化,分级诊疗制度全面建立。
记者梳理发现,在设立的医改路线图中,基层医疗机构将能获得不少改革红利,清远市鼓励优质城市医疗资源“人、财、物”下沉到基层,让山区群众就医不再奔波。此外,还要探索院长年薪制,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医学检查等收入挂钩。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刘秋宜
强基层
引导优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
由于基础薄弱、起点较低,清远卫生与健康资源供给量总体相对不足。清远市卫计局提供的数据显示,全市每千人口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护士数、每万人口拥有全科医生数,分别比全省平均水平少0.02张、0.29人、0.17人、0.54人。在基层医疗机构,全科医生更是翘首以盼的“香饽饽”。
尤其是在“三连一阳”地区更为明显。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王贵清说,在连山一直流传着“有钱去广州,没钱去贺州”的说法,山区群众一直翘首以盼,能够在基层享受到优质医疗服务。
《方案》提出,利用资源重组、举办分院、合作办医等多种途径,鼓励和引导城市优质医疗卫生资源向资源缺乏或服务能力薄弱地区延伸转移。重点培育若干家以资产为纽带、具备一定规模、学科优势鲜明、区域辐射能力较强的纵向整合型医疗集团或医联体,实现服务、信息、付费和机构整合,鼓励城市医院通过人才培养、学科合作、技术协作等形式,实现精准下沉、无缝对接和长效发展。
此外,还鼓励探索县级医院辐射带动乡镇卫生院、乡镇卫生院支持带动村卫生站的有效方式,各县(市、区)可根据实际情况,探索医联体、医共体、医疗集团、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助网等多种组建形式。不同级别、类别医疗卫生机构间建立目标明确、权责清晰的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
“清远通过市县托管、广清帮扶方式,全面提升县级医院服务水平,大力推进国家卫生计生委部署的关于医疗集团、医疗共同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其他形式等5种医联体组织模式,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全力保障贫困患者在县域、市域内得到及时有效救治。”清远市卫计局副局长罗家泉介绍,目前在清远所辖6个县域中,已建成4个富有成效的紧密型医联体,分别是清远市人民医院托管佛冈县人民医院集团和连山县人民医院,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托管连南县人民医院、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托管阳山县人民医院集团。
《方案》提出,到2020年,县级公立医院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1.8张,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和村卫生站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达到0.9张。全市每千常住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达到2.8人、注册护士数3.5人、公共卫生人员数1人。全市每万常住人口全科医生数3人。县(市、区)依据常住人口原则上设置1所县办综合性医院、1所县办中医院和1所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机构。
促改革
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
去年7月15日,清远城市公立医院启动改革。6个县(市)所有县级公立医院全部纳入综合改革范围,取消药品加成,将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纳入医保支付范围,通过调整服务价格补偿不足80%的部分明确由各县(市)财政予以兜底补偿,进一步理顺了医疗服务价格,确保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顺利进行。
清远市人民医院副院长李丽敏介绍,经统计,启动改革后3个月内,清远市人民医院因取消药品加成降低药品费1796.21万元,医疗服务项目降低金额为1763.71万元、提高金额为3022.27万元,整体为病人减负537.65万元,门诊的总体费用负担比改革前有所降低,病人已经感觉到改革所带来的实惠。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再次被纳入了医改路线图。《方案》提出,加强政府在方向、政策、引导、规划、评价等方面的宏观管理,加大对医疗行为、医疗费用等方面的监管力度,减少对医院人事编制、科室设定、岗位聘任、收入分配等的管理。取消公立医院行政级别,合理界定政府作为出资人的举办监督职责和公立医院的自主运营管理权限。
控制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方案》要求,开展处方点评,严肃查处“大处方、大检查”等行为,重点监控超常使用的药品,不合理使用辅助性、营养性高价药品,不合理开展的检查、检验,以及高值医用耗材,及时预警干预。严禁给医务人员设定创收指标,医务人员薪酬不得与药品、耗材、医学检查等收入挂钩。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支持患者自主选择在医院门诊药房或凭处方到零售药店购药。
《方案》指出,力争医疗费用增长幅度不超过9%,二级及以下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增长率、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不超过9%;三级公立医疗机构人均门诊费用增长率、人均住院费用增长率不超过7%;个人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降低到27%以下。
兴产业
大力发展健康服务相关产业
近日,首届全国中医药基层发展论坛在清远举行。清远市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美村表示,这对于加快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促进中医药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推广中医药优势技术等方面有着重大意义。
记者了解到,近年清远市高新区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引进高科技企业,大力支持企业建科技研发平台,并对企业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给予支持,推进生物医药新产品产业化与重大产品技术改造。作为活动承办方,广东香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落地高新区,为壮大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增强了发展后劲,助力高新区推动生物医药主导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对于大健康服务相关产业,清远也进行了谋划。《方案》指出,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服务、中医药保健服务、残疾人健康服务、商业健康保险、医疗设备制造、保健食品生产、医疗保健旅游、中医药特色健康旅游等健康服务相关产业。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建民营”型医养结合模式,支持社会力量举办非营利性医养结合机构,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临终关怀医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记者从清远市卫计局获悉,清远正在积极探索“医养结合”模式,目前在清城区、英德市、广清医院等多个地区和机构开展“医养结合”试点工作。
《方案》指出,到2020年,全市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有序共享,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和养老服务机构合作更加紧密,医养融合模式更加成熟,基本建立符合我市实际的医养结合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资源共享、保障有力、支付合理、运行有效的医养结合体制机制。
■聚焦
医务人员薪酬制度如何改?
探索院长年薪制,医务人员收入与综合绩效挂钩
深化医改,医护人员薪酬如何确定?对此,《方案》指出,要建立符合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完善公立医院绩效工资制度,结合公立医院功能定位、人员总额、工作负荷、服务质量、服务效果等,合理确定绩效工资总量,建立绩效工资水平动态调整机制。对工作时间之外劳动较多、高层次医疗人才集聚、公益目标任务繁重、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公立医疗卫生机构,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予以倾斜。加强对医务人员的长期激励,建立以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适度提高薪酬水平。
《方案》表示,将探索实行院长年薪制,制定年薪标准、考核评价办法。探索医务人员目标年薪制,将综合绩效考核结果与收入分配挂钩。允许医疗卫生机构突破现行事业单位工资调控水平,允许医疗服务收入扣除成本并按规定提取各项基金后主要用于人员奖励。力争到2018年,人员经费支出占业务支出比例达到40%以上。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绩效工资制度实行“两自主一倾斜”,即自主调整基础性和奖励性绩效工资比例,自主从单位上年度收支结余部分中提取不低于60%用于增发奖励性绩效工资,不纳入绩效工资总量;奖励性绩效工资重点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业务骨干和作出突出贡献的人员倾斜。
在人员聘用、职称晋升、职业培训、薪酬激励等方面向全科医生倾斜,允许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保持公益一类性质不变的情况下,实行公益一类财政供给、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管理。
老百姓就医成本是否会受影响?
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
看病贵,也是不少群众就医时的心声。实行一系列的医改措施后,群众就医成本是否会降低呢?
《方案》指出,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医疗服务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医疗服务价格。积极稳妥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在确保公立医院良性运行、医保基金可承受、群众负担总体不增加的前提下,按照总量控制、结构调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的要求,分类指导、理顺不同级别医疗机构间和医疗服务项目的比价关系。
精准测算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后的医疗服务价格,同步调价、动态调整。价格调整要重点提高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疗、手术、护理、康复和中医等医疗项目价格,降低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和检验价格。公立医疗机构提供的基本医疗服务价格由政府制定,其余医疗服务价格实行市场调节。
《方案》还指出,对于六岁以下儿童的临床诊断中有创活检和探查、临床手术治疗等体现儿科医务人员技术劳务特点和价值的医疗服务项目,实行不超过30%的加收政策。
新闻推荐
当天义诊团队共为当地村民服务近400人次。信息时报记者廖温勃摄信息时报讯(记者廖温勃通讯员洪霞)清远市是广州市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