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清远市时代新人与先进模范现场交流活动。梁素雅摄
文明交通劝导员上路督促市民自觉遵守交通秩序,养成良好的出行习惯。
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3岁小孩迷路,公交司机为他找到老师;老伯开摩托车半路晕厥,交通指挥志愿者连忙送他前往医院;大叔晨运晕倒,路人合力施救……近段时间来,一幕又一幕的清远善举引人关注,让人动容。
每个人都是城市肌体的一部分,个人的言行体现了整个城市的文明程度。凡人善举,更能彰显温暖正能量。近年来,清远把发现“身边好人”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持续开展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建立了好人选树评选、宣传推广、激励帮扶、实践养成的长效机制,使先进典型由“盆景”成为风景,营造了见贤思齐、崇德向善的浓厚社会氛围。
●南方日报记者黄剑琴
清远好人发布厅已发布26名好人
一个个先进典型不断传递正能量,深深影响人们的价值追求。近年来,清远正积极参与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工作,每年都开展“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并召开“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现场交流会”。
早在2016年,清远就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推荐选树工作的通知》,明确推荐(自荐)身边好人都有奖励,进一步完善“身边好人”的发掘、推荐、选树机制,依托全市各级党政部门、广大基层党组织,以及遍布城乡的文明示范点、社区志愿服务站和各类群众组织等,深入发掘群众身边好人。
2017年2月开始,市文明办每两个月在发布厅进行一次好人发布,还举办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面对面交流活动等,让市民与道德模范、“身边好人”面对面进行交流,彰显好人力量,传递好人精神。截至2018年7月31日,好人发布厅举办9期,共发布26名好人。市区注册志愿者人数101084人,占城镇常住人口的比例达到14.07%,人均服务时间为26.87小时。
2014年以来,清远共评选、宣传和关爱各级“身边好人”、行业最美人物、道德模范、清远楷模500多人,形成“群星灿烂和七星共明的先进群体格局”。
一个个道德典型在闪现个人的人性光辉时,感召的是一群人,激发的是一个地方道德力量的内生发展。凡人善举在市民身边不断涌现。“好人”们用一根根道德之“柴”,燃起了城市文明之“火”,提升了城市温度,彰显了城市文化,丰满了城市精神。当凡人善举成为寻常事,文明便有了扎根的土壤,有了不断生长的希望。
榜样力量带动崇德向善风气
好人是谁?谁又是好人?为了将好人的力量带到基层,带到每一个人身边,推动好人精神更好地深入人心,清远除了挖掘身边好人、道德模范外,还强调在营造氛围中凸显典型的正向效应。
为充分发挥清远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榜样引领作用,形成学习、崇尚、争当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的浓厚氛围,每年清远都集中开展年度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学习宣传活动。
清远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在公园、广场、社区、医院、文化馆、图书馆、中小学校、规划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公共场所设置“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宣传专栏展示先进事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向社会公众宣传、传播清远市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事迹。
此外,清远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文明办还邀请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最美人物作为宣讲团成员深入基层宣讲,与基层干部和市民群众面对面交流,开展道德模范传帮带活动基层巡讲。
榜样的力量是正面的,影响力也是巨大的,城市里的先进典型和道德模范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将激励市民学好人、做好人,带动清远市崇德向善风气不断扩散。
■温暖回顾
3岁小孩迷路好心人帮他找到老师
10月23日,清远粤运公司的工作人员陈敏刚一大早就回到飞来湖驻点上班了。8时左右,他看到一个约3岁的小男孩徘徊在车队门前,久久没有离去。陈敏刚和其他同事看到孩子的异常举动后,便上前去把小孩带到公交车站门口坐下来,慢慢了解详细情况。
孩子在安全的地方坐下后,陈敏刚向他询问家长的联系方式,小孩一言不发。陈敏刚又播动画片给他看,照顾他,并安慰他。在多次尝试沟通失败后,陈敏刚发现,这名小孩背着一个书包,上面写着是某个早教机构的电话,于是他尝试拨打电话看能不能找到老师。
接到电话的学校老师回复称,可能是由于家长疏忽,没有及时留意到小孩的走向。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该名小孩回到早教中心正常上课了。
开摩托老人突然晕厥志愿者出手相助
10月14日11时许,清和大道与清新大道的十字路口车流不息,一辆银色的摩托车正前往市第二人民医院方向,突然停在了道路中央,这引起了正在工作的文明交通志愿者梁伟健的注意。
他连忙走过去问司机老伯怎么回事,却发现阿伯已经晕厥,全身无力、发抖。梁伟健扶他到旁边,休息了一到两分钟,老伯并没好转,且脸色越来越差,梁伟健马上叫来同事一起送他去医院。由于正值交通高峰期,不可以离开岗位太久,梁伟健和同事将阿伯送到医院后便匆匆赶回工作岗位。
得知老伯正在住院治疗,梁伟健很担心他的状况。下班后,他还特意前往医院探望。据了解,老伯叫陈景水,今年已经74岁,早在2016年已经因为中风入院治疗,出院之后身体一直没什么问题,事发时突然出现轻微头晕并使不上劲的情况,所幸的是,前往医院途中有梁伟健的及时相助。
大叔晨运晕倒众路人合力施救
10月19日,清远市清新区太和古洞风景区发生惊险一幕!早上6时45分左右,一男子在太和古洞下山途中突然晕倒,太和古洞救生员和途经此处的医生合力抢救。一旁的清新广播电视台记者于海艳用手机记录下救援过程。短短20分钟的生死时速救援,经报道后备受关注,不少人竖起大拇指点赞。
视频记录,6时48分,该男子晕倒后,景区救生员杨建财正在对伤者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同时,景区其他工作人员联系救护车。6时52分,刚做完晨运途经此地的医生廖朝通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施救,马上参与抢救。6时55分,救护车赶到现场。急诊医生郭志文对伤者进行了紧急救治,并为伤者插上氧气管。其他游客寻找伤者的随身物品联系家属。
随后,众人协力将伤者送上救护车。医生郭志文介绍,因为病人生命体征微弱,整个过程,包括在救护车上都在进行心肺复苏。所以,此前救生员和过路医生的救治很有必要,也很及时。
“空中救援”胸痛患者快速转诊获央视播报
10月7日早上,住在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患者69岁吴先生出现胸痛,伴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经药物治疗不能缓解。可是恰逢国庆假期返程高峰,清远市人民医院与浛洸镇中心卫生院商议,决定通过直升机救援的方式将患者进行转院救援。
清远市人民医院至英德市浛洸镇中心卫生院地面路程有118公里,用时至少需要2小时15分。此外,10月7日是国庆返程高峰期,东西南北进城难,为了避免旅途颠簸和地面的车流堵塞对老龄患者转院造成影响,立刻通知医院空中救援团队,启用清远市胸痛中心空中救援应急预案,为患者搭建一座爱心救援桥梁。
最终,空中救援团队约1小时完成转诊。随后,通过医院“绿色通道”,为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及支架植入术,半小时内开通血管,成功让患者转危为安。目前,患者恢复情况良好,没有留下后遗症。此次特殊的“空中救援”还获得央视点赞。
新闻推荐
不知不觉,已来到10月下旬。又到年终,少不了总结一下这一年来的收获,再展望一下来年的发展。这不,南方号最近的推送里,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