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农村报记者叶思敏
见习记者徐岩
近日,有广东清远和广西贺州的多位果农先后向记者爆料:当地惊现黄龙病“扎针疗法”,宣称可以通过给柑橘树扎针用药治好黄龙病。“扎针疗法”是否真有如此神奇的功效?
每年树干“扎针”3次
记者走访了解到,使用“扎针疗法”的果农,每年给病树扎针3次,分别在柑橘开花前、秋梢、果实成熟时,先用电钻在树干上钻一些小孔,再用注射器吸取药剂,将其慢慢注入树干,树干上同时扎有多个注射器,一管药剂需要4-5小时注射完毕。另一种“吊针”方式今年也比较流行,每棵树上挂1-2袋“专用液”,连接一根输液主管,底端分流出2-4根带注射口的支管,扎在树干不同部位,输液管上部还有能调节输液速度的按钮。
清远阳山县一果农透露,黄龙病“扎针疗法”从去年开始流行,药品来源渠道多,线上线下均能买到,“但产品成分没有明确标注,据说主要是青霉素或四环素等抗生素类再辅以营养液。”他表示,一些果农看到柑橘黄化,并没有迅速采用“三板斧”进行防治,而是给柑橘树干“扎针输营养液”,希望以此缓解或者治愈相应症状。
据其介绍,在黄龙病发生头年扎针,可以看到树叶变黄速度减缓,小部分黄叶转绿。“但到了第二年就没有效果了,黄叶没有转绿,老叶也掉的早,等到9月份左右果都不成熟,个头大小不均匀,表皮颜色转绿不完全,呈现红、黄、绿相间,味道平淡,不酸不甜。”
据了解,黄龙病“扎针疗法”在广东、广西等柑橘产区早有出现,一批“江湖郎中”自称无需防治柑橘木虱,每年扎针3次,便可治好柑橘黄龙病。“盐酸四环素早已被证实无法根治黄龙病。”清远英德市一位业内人士提醒,防控黄龙病没有捷径,切莫抱有侥幸心理。
旧梗重提治标不治本
“虽然品质低下,但果农还是舍不得砍树,就想赌一赌,与时间赛跑,抢在果树完全病死前收回成本。”英德一果农表示,“这些"江湖郎中"卖完药就跑,到时若没有效果,果农发觉被骗,也没办法补救,只能徒增损失。”
2017中国好柑橘大赛二等奖得主温则真表示,“扎针疗法”不可取,治疗时间周期长,病树不砍,木虱不防,将造成更广泛传染,黄龙病病情更加严重,最后可能血本无归。此外,果品质量把关不到位,销到外地后影响品牌形象,势必给整个产业链带来不良影响。
11月10日,黄龙病“扎针疗法”事件在农财网柑桔通平台发出后,引起果农热议,网友纷纷发表自己的观点。“我的树打针,后未反弹,根本看不出是病树。”来自广西桂林市的网友吴姐现身说法,肯定了此疗法。网友星忠国表示,“本人去年亲身经历,6月份治疗,一个月后出的新梢叶片明显转绿,两个月基本上看不出病状,可是以后几个月又逐渐变成病态树,还传染了果园几十棵果树,真可谓是治标不治本,得不偿失。”网友和谐共进认为,此疗法对黄化果树特效,但对黄龙病的果树无效。
杨村华侨柑橘场柑橘研究所原所长蔡明段表示,通过树干加压注射盐酸四环素治疗黄龙病,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曾在广西、广东和福建开展过试验,用药大概6-8个月后,柑橘树复绿,但由于不能彻底消除病原,在病树复绿一段时间后仍会复发,因而没有推广应用。“需要提醒果农不要相信这些扎针能治黄龙病的传言,同时,果农也应该学习一些防治柑橘黄龙病的专业知识,以防被骗。”
黄龙病防控谨遵“三板斧”
农财网柑桔通技术专家郑雪锋表示,患病的果树韧皮部受阻,打针只是暂时疏通,能起到缓解作用,但无法根治。此外,事实证明,用打针治疗后的树,黄叶不会转绿,果不熟,出现“红鼻子果”,树势越来越差。
“黄龙病可防可控不可治。”郑雪锋表示,在黄龙病防控上,应遵循以下要点:遇病树则砍,先喷木虱药后砍树;严格把控树苗,培育无病苗木,杜绝将病苗带入果园;防治木虱,加强栽培管理,在冬季清园喷药,在病情严重的地区统一防治;采用隔离种植;合理施肥,壮根,增强树势,增强果树的抗病性。
新闻推荐
退休阿姨九号红茶庄园一日游 茶园占地超过3000亩,专注做茶文化旅游
11月10日上午11时,57岁的宋阿姨和她的姐妹们穿梭在英德市八百秀才九号红茶庄园(以下简称“九号红茶庄园”)茶道间。一条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