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艺节文艺晚会为游客奉上了一场民族风情表演盛宴。南方日报记者曾亮超摄
长鼓舞是耍歌堂中必不可少的表演。
南方日报记者黄津摄
耍歌堂长长的队伍在梯田间蜿蜒,犹如跳动的彩带。
南方日报记者黄津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特约通讯员/李忠华)为纪念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65周年,第十届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于11月17日至18日在连南举行。本届瑶艺节由连南县委、县政府主办,活动包括开幕式文艺晚会、瑶族文化座谈会、瑶族原生态“耍歌堂”等。
非遗民歌情景串烧精彩纷呈
民乐合奏、瑶族非遗民歌情景串烧、鼓乐演奏……17日晚8时,开幕式文艺晚会在连南顺德文化广场举行。
现场,《梦回瑶山》《流淌的歌谣》《瑶族舞曲》等极具民族风情的歌舞表演让现场宾客大饱眼福,畅享了一场瑶族文化艺术盛宴。
值得一提的是,由来自维吾尔族的阿地力·阿不力孜、蒙古族的朝克吉勒图、藏族的赵雄、壮族的梁欢、满族的王帅等五位少数民族青年演奏家组成的“五色风乐团”,利用艾捷克、马头琴、竹笛、唢呐、琵琶等五种民族乐器演绎了中国著名管弦乐《瑶族舞曲》,将现场的氛围推向高潮。
主办方还邀请了来自中央民族歌舞团的曲比阿乌、彝人制造、阿洪尼克、杨倩琳、蓝剑、萨仁呼等著名少数民族艺术家与连南瑶族自治县民族文化传习中心、连南瑶族自治县职业技术学校、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剧团等共同演绎了精彩的文艺节目。
在本次开幕式上,《瑶颂·瑶族舞曲》实景演出景区正式被授予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耍歌堂”汇聚瑶族传统文化
瑶族原生态“耍歌堂”是本届瑶艺节的重头戏。18日上午,数百名连南瑶胞身穿民族盛装,赶赴三排镇油岭村共同举办耍歌堂,齐贺瑶族盘王节。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盘王节·耍歌堂”,是连南瑶族群众最盛大的民间节日。耍歌堂活动包括过九州、农耕丰收表演、优嗨歌、长鼓舞、童谣、歌乐档(情歌对唱)、民族英雄法真追打黑面人等环节。
每逢“耍歌堂”,瑶族人必跳长鼓舞。瑶族“长鼓舞”分单人舞、双人舞、群舞等,人数越多气氛越热烈。每年的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盘王节·耍歌堂”活动是连南各排各寨瑶族传统优秀文化的大汇聚,瑶族耍歌堂、长鼓舞、排瑶民歌等非遗文化得到充分的展示,瑶族刺绣、瑶族银饰、牛皮酥制作技艺等瑶族传统文化得到传承和发扬。
连续成功举办10届的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现今已然成为连南传播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打造瑶族特色旅游品牌、推动瑶族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平台。
专家学者探讨《瑶族舞曲》传承保护
本届连南瑶艺节的主题是“走进经典——我们的《瑶族舞曲》”,活动回顾了连南瑶族自治县成立65周年的光辉历程,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总结了举办中国(连南)瑶族文化艺术节暨瑶族“盘王节·耍歌堂”活动10年来所取得的成效。
连南是经典旋律《瑶族舞曲》的故乡。20世纪50年代,著名作曲家刘铁山在连南采风并创作出了《瑶族长鼓舞歌》,后经作曲家茅沅改编为管弦乐《瑶族舞曲》,成为曾在维也纳金色大厅辉煌奏响的中国民族乐曲经典之作。
活动期间,连南召开了以“走进经典·我们的《瑶族舞曲》”为主题的座谈会。连南县长唐金文向《瑶族舞曲》改编创作者、作曲家茅沅颁发《连南瑶族自治县荣誉市民证书》,8名与会专家、学者从民俗、音乐、舞蹈、影视传播等各个领域出发,就连南瑶族文化尤其是《瑶族舞曲》的保护、传承、发展、创新等提出意见和建议。
█相关
两岸师生情系瑶山
开展协同教学研究
近日,由华南理工大学举办的第五届教育部对台教育交流项目“海峡两岸岭南文化特色调查研究及协同教学工作营”成果汇报会在连南瑶族自治县举行。连南县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素梅出席汇报会。
本次协同教学活动旨在为两岸学子打造一个了解、挖掘、传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平台,促进两岸学生增进理解和发展友谊。同时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为岭南文化的传播提供创意设计方案。
本次工作团队由华南理工大学和台湾云林科技大学设计学科视觉传达领域研究生团队和老师组成,在门德来教授和廖志忠教授带领下,43名师生以连南瑶族作为重点研究对象,围绕连南瑶族文化主题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调查研究。
活动中,学生们从传承瑶族文化的角度出发,以千年瑶寨古村落、瑶绣刺绣文化等为元素,开发出具有粤北瑶族文化特色的文化创意设计方案,包括瑶族纹样传播的叠叠乐积木桌游、瑶族刺绣教学包、千年瑶寨互动式导览手环等,为本地文化传承及活化提供建设性方案。
南方日报记者杨溢子特约通讯员李忠华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通讯员/李忠华莫丽霞)日前,连南瑶族自治县志愿者协会办公室举行揭牌仪式,正式落户该县青少年宫负一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