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出身儒学世家,自幼勤奋苦读,22岁登进士第,23岁登宏辞科,24岁登吏部取士科,授太子校书,三登文科,名播四方。
刘禹锡对宦官专权、藩镇割据、朋党之争的社会现实极为不满。贞元末年,他参加了以惩酷吏、罢宫市、免欠赋、禁额外加征为主旨的“永贞革新”运动失败后,被贬为连州刺史,行至江陵,再贬为朗州(今湖南常德)司马。一度奉诏还京后,他又因赋诗触怒当朝权贵,再次被贬为连州刺史,后历夔州刺史、和州刺史。
虽然一贬再贬,刘禹锡依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宦海浮沉。他带着妻儿老小来到距离长安3600多里的连州。“下车之日,私唁且笑”,他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心系连州,深入民众,体察民情,考察连州山川、地形、物产、岁贡、气候、疾病等情况以及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情况,了解历任郡守的政绩。刘禹锡修整了肃宗时道州(今湖南道县)刺史、诗人元吉开凿的海阳湖,增建吏隐亭、棼绿瀑布等亭台水榭十景。他写下《连州刺史厅壁记》,详尽记述了连州的天文地理、建置沿革、山川气候和民情物产,字里行间体现着他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为连州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刘禹锡认为要振兴连州,必须开展文化教育,启蒙州民心智。为此,他建造书院,设坛讲学,教授州人,开创了当地重文兴教的传统。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学生刘景成为连州第一个进士。刘禹锡赋诗《赠刘景擢第》曰:“湘中才子是刘郎,望在长沙住桂阳。昨日鸿都新上第,五陵年少让清光。”20年后,刘景的儿子刘瞻又高中进士,并于懿、僖二朝两度入相。此后百十年,连州相继有陈拙、张鸿、黄损、邓洵美、孟宾于等十多位闻名于世的诗人,故有“连州科第甲通省”之称。
连州出现疫病,刘禹锡写信给远在湖南的薛景和身在广西的柳宗元,请求他们寄药方来。收到方子后,刘禹锡还请来茶师,把清热润肺的藤婆茶制成茶饼,发放给百姓服用,收效很好。刘禹锡对疫情和医药加以研究,把自己多年积累下来的方剂写成了医书《传信方》,供连州人民治疗疾病使用。《传信方》不仅在连州流传,还传遍了南粤大地。
刘禹锡在连州任刺史四年半,留下不凡的政绩。清人杨楚枝评曰:“连州风物媲美中州,则禹锡振起之力居多。”刘禹锡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他以优秀的前任为榜样,好好整肃官场,做到“功利存乎人民”,得到人民的敬仰和歌颂。(大山搜集整理)
新闻推荐
连州国际摄影年展从2005年创办至今,共展出国内外摄影师作品5万多幅,300多万人次参展。南方日报记者黄津摄组委会提供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