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凡
日前,英德市召开2018年省环保督察交办案件落实情况专项汇报暨污染防治攻坚战推进会。针对今年英德环境质量下降的问题,市委书记吴耿淡要求增强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科学研判形势,紧盯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任务,下更大决心,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改善全市总体环境质量(详见11月15日《南方日报·英德视窗》)。
环境质量是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是生产生活的基础。改善环境质量,既要齐抓共管,更要从关键处入手,“必须采取超常措施,举全市之力抓好、抓实、抓出成效”。
从源头上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一是追根溯源。影响空气质量的主要因素已经明了,“很大程度上是产业发展结构造成的,转型升级成为当前从根本上提升环境和经济水平的唯一途径”。因此,必须对英德的工业格局做到心中有数,发现问题狠下决心立即整改,从源头开始治理,确保标本兼治,以久久为功的态势逐步扭转环境质量持续向好改善;二是培育新型产业。从产业引进就要把好关口,结合英德自身实际,充分考虑英德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环境承载能力,以民生为依归,从长远的经济效益衡量,兼顾统筹社会效益,算好环境账与经济账,对环保生态、清洁能源等产业倾斜,经过若干年的努力,让新型环保产业成为引领英德经济发展的朝阳产业、支柱产业。
从全局着手整体有序推进。实践表明,无论刚引进的产业,还是已经培育壮大的产业,无论转型升级还是淘汰落后产能,都涉及到各方面利益,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甚至还可能牵扯到地方的经济社会稳定。如果单靠一个部门或一个镇(村)来动这个“奶酪”,难度可想而知。要彻底根治这个“病症”,只有全市一盘棋,汇集关键力量,统一思想、统一标准、统一行动,从各方面对转型升级或淘汰的落后产能予以政策、资金以及各方面可能的支持帮助,方能达到有破有立,引导形成全市产业良性发展的良好局面。
从小事做起发动全社会力量投身环保攻坚战。改善环境质量不仅仅是党委政府或主管部门的责任,每位公民既是环境的使用者,又是环境的保护者,都有义务投身于改善环境质量的事业中,共建共享蓝天碧水净土。要充分发挥社会团体的组织引领带动作用,凝神聚力,提高群众参与度,扩大宣传覆盖率,提升实践积极性。比如减少一次性用品、塑料制品的使用,还有倡导公交出行、就餐“光盘行动”等等,让环保理念成为大众生活的自觉追求。
本期统筹:焦莹
新闻推荐
英德市大站镇禁毒办工作人员为快递员宣传禁毒知识。为了做好快递企业毒品堵源截流工作,英德市大站镇禁毒办工作人员日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