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坪村“外嫁女”与当地村民共同组织一系列献爱老人活动。
“外嫁女”回乡团聚活动近两年在清新区乡村兴起,热闹场面堪比过年。
近日,清新区禾云镇板坑村委会田心村举办首届“外嫁金花”相聚活动,迎回150多名“外嫁女”与同村兄弟姐妹共叙乡情。舞狮迎宾采青、功夫歌舞杂技等丰富节目轮番上阵,这场热闹的活动从上午持续至晚上,热闹场面堪比过年。
“直到今天,只要看到活动的照片,眼眶都会红润。”田心村74岁“外嫁女”陈月明激动地说,这场“外嫁女”回乡聚会活动,让她切身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也让她寻找到了乡情的纽带。
类似这种“外嫁女”回乡团聚活动,近两年在清新区广大农村以自发组织的形式逐渐兴起。笔者留意到,仅今年9月至12月期间,包括田心村、大围村、刘三妹村、岑坪村在内的自然村,就举办了近20场“外嫁女”回乡团聚活动。
回乡团聚活动并非简单聚会。各自然村通过聚会平台,举办形式多样的尊老敬老活动,构建起乡情亲情沟通纽带,以超乎村庄以往活动的正能量,激发着村民的乡土情怀和共建家乡的热情。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贺欢
特约通讯员丰志毅通讯员黄继坤黄志坚
共叙乡情
回乡团聚潮连接乡情纽带
10月的一天,家住清远市区的陈月明突然接到老家田心村村民的一个电话,告知她村里正在筹划一场“外嫁金花”相聚活动。
陈月明今年74岁,她50年前从田心村出嫁,后在清远市区定居。每年仅重大节日才回到田心村。接到通知时,她表现得很兴奋:“出嫁之后,有些村里的姐妹有三十四年没见过了。”她把该消息告诉丈夫及女儿,他们当即决定陪她一起回去。
举办“外嫁女”集体回乡团聚活动的想法,最早萌发于田心村村民陈爱群。陈爱群告诉笔者,该村众多“外嫁女”嫁到全省各地,已有多年未曾谋面,想借此活动实现“姐妹”团聚,希望共叙乡情,凝聚感情,同时也可以通过健康向上的活动内容弘扬文明乡风。
于是,陈爱群通过村民小组在该村微信联系群发出提议,得到了大家一致赞同。村中的老人尤其表示期待,“太好了,我们也很想见见女儿们”。
确定举办活动后,陈爱群等人开始联系本村的外嫁女。“当时通过微信联系外嫁女,她们十分积极,有人当即就给我转微信红包表示为活动捐款。”陈爱群说。
12月1日,筹备了近2个月的“外嫁金花”相聚活动在田心村如期举行。当天,田心村90%的外嫁女相约回到家乡。她们身穿喜气的红色衣服,佩戴红色围巾,挑着金猪、礼盒等物品,穿过村口拱门,沿着村道铺设的红地毯走进村中。热闹气氛堪比过年,村民们感叹道“过年都没有聚满这么多人”。
除了田心村,近两年来,类似热闹的“外嫁女”回乡聚会活动,在清新区乡村广泛兴起。太平镇刘三妹村的“外嫁女”陈咏怡今年特意从俄罗斯坐飞机回来参加村里的“外嫁女”聚会,她坦言,“这样的聚会让我这嫁出去的女儿寻到了"根",也让我明白故乡仍是我的归宿”。
尊老敬老
孝文化在乡村结出文明果
“"外嫁女"回来团聚,如果只是吃顿饭那意义不大。”在筹备首届“外嫁金花”相聚活动时,田心村村民提出意见,认为除了聚餐外,还应举办系列敬老慰劳活动,让村民抒发“孝”的情感,把集体热情调动起来,将“孝”文化融入活动当中,以此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活动当天,村民主动利用村中现有材料自行搭建舞台和帐篷,通过互动游戏、歌舞、杂技、魔术表演等形式向村中老人致敬。并主动慰问村里老人,派发“利是”祝福老人身体健康。
以“外嫁女”聚会活动为平台,开展尊老敬老活动,这种聚会理念3年前在龙颈镇的岑坪村就达成了共识。彼时,岑坪村直接将“外嫁女”聚会活动主题定为“敬老节”。今年10月中旬,岑坪村举办了第二届敬老节,吸引了近百名“外嫁女”回乡参与。
在敬老节活动上,为了表达对老人们的敬意和感恩,“外嫁女”与当地村民共同组织了一系列活动献爱老人,比如跳广场舞、合唱《真的爱你》、《常回家看看》等。当音乐《感恩的心》响起之时,“外嫁女”一起舞动着双手,用肢体语言表达着对老人的感恩和爱意,令不少老人潸然泪下。
“我为我们村能自发举办"外嫁女"回乡敬老活动感到自豪!”岑坪村“外嫁女”郑凤珍告诉记者,该村已经举办两届敬老节,如今敬老爱老之风在该村十分盛行。她希望,这种文明的村风能够在岑坪村一直保持下去。
“通过"外嫁女"敬老爱老活动,也深深感染着村里的年轻一代和男士们,有了这样的榜样,他们在今后的生活中,也会自觉将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发扬光大。”岑坪村村长郑庆钊告诉笔者,借“外嫁女”回来团聚之机举办敬老节,既有利于良好的家教家风的形成,也有利于良好的亲邻关系和村风乡俗的形成。
反哺家乡
构成乡村振兴新生力量
“这次回来,看到我们村改造得这么好,真的很开心,以后村里有什么我能帮上忙的,我也会尽力做到最好!”今年10月中旬,在石潭镇车仔尾村举办的“外嫁女”回娘家活动中,黄路妹告诉笔者,虽然已经定居深圳,但一直心系家乡建设,村里修建道路、文化室等,她都参与了捐款。
据车仔尾村村长黄洁亮介绍,车仔尾村在建设美丽乡村过程中,“外嫁女”作出了不少贡献,也为村里发展解决了不少"麻烦事"。“我们搞村建的时候,本村有些兄弟不愿意出让土地,"外嫁女"积极给他们做思想工作。”黄洁亮说。
车仔尾村“外嫁女”助力家乡建设,在清新区广大农村并非个例。
太平镇的刘三妹村于今年8月动工建设美丽乡村。该村共筹资30多万元,其中“外嫁女”捐资4万元。经过几个月的建设,该村已建成文化室、篮球场、小公园等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11月22日,刘三妹村举行美丽乡村落成仪式,邀请了100多名“外嫁女”回乡庆祝。回到村中,不少“外嫁女”迫不及待地拿出手机到村中小公园拍照留念。“这次回村,村庄变化太大了。”陈桂荣高兴地说,“通过这次活动,第一次感受到,我们"外嫁女"作为一个群体,是有力量的”。
在浸潭镇大围村建设美丽乡村的过程中,该村不少“外嫁女”也带头捐款集资,热心家乡建设。“"外嫁女"的热心举动,使得村里兄弟的凝聚力提升起来了。”大围村村民理事会长郑桂清表示,“外嫁女”对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家庭和谐稳定有着重要意义,今后将继续凝聚“外嫁女”的力量,助力家乡建设。
笔者了解到,目前,清新区很多自然村在举办“外嫁女”回乡团聚活动,“外嫁女”正在以群体性的能量,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尽管从目前来看,“外嫁女”回乡团聚活动对促进乡村建设的实际作用有限,但通过团聚活动凝聚村民合力、激发共建家乡的热情是实在的。
新闻推荐
清新区石潭镇做好“无缝衔接”工作 推进“社戒社康”长效机制建设
为了实现强制隔离戒毒出所人员出所、管控、帮教、安置等各个环节的“无缝对接”,全力推进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制度化、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