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在病房查房。
入冬后的连南,气温骤降,一度到了一年中最冷的时节。不过,与外部严寒的气候相比,连南县人民医院的病房里却是一片温柔的暖色。
近日,陈女士患有比较少见的伤寒病,经过及时治疗,目前身体状况已经有所好转。医生表示,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主要征兆表现是持续发热,如果没有及时治疗,易出现肠出血、肠穿孔等主要严重并发症,应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如果周围有伤寒病人,平时需避免接触。
症状咳嗽发热长达半个月
“咳嗽、咳痰、发热半月,加重6小时。”45岁的陈女士因这样的症状入住连南县人民医院内一科。层层筛查,内一科的医生最终确诊为伤寒。
伤寒这种疾病,如今在连南很罕见,能确诊的更是少之又少。尤其像陈女士一样以肺部感染、反复发热为表现的不典型病例,能够不耽误病情诊治得到针对性治疗十分难得。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陈女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尤其是发热症状得以扭转,人也变得精神多了。主治医师说,过几日她就基本恢复可以出院了。
早上八点多,医院内一区正在进行晨会。管床医师庹海峰介绍了陈女士的病情、入院后的相关检查及治疗方案。内一科主任李四平对陈女士伤寒沙门杆菌感染病情进行针对性讲解。广州帮扶专家、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硕士研究生邢秋云主任,对患者病情做了进一步剖析。
“已经不怎么发热了,护士说体温37.8℃,今天精神也好了很多,能吃东西了,晚上睡觉也可以。”陈女士说。
医生唐福仙表示,伤寒是一种传染病,经过调整治疗,陈女士恢复还不错,要多注意补充水分,吃东西清淡一些,可以吃点水果、蔬菜,补充一下维生素。
在传染科,整个治疗过程要求更加严格,需要医生更加专业、细致。唐福仙说,由于某些传染病涉及患者隐私,医护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情绪,保护他们的隐私。
关注
被误诊易出现严重并发症
伤寒或说伤寒病,原先出自中医学的范畴,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而在现代西医学传入东方后,其中细菌学有种伤寒杆菌造成之疾病,亦称为伤寒病,中西医学对伤寒的概念并不相同。
据了解,伤寒是由伤寒沙门菌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临床特征为持续发热、相对缓脉、全身中毒症状与消化道症状、玫瑰疹肝脾肿大、周围血象白细胞总数低下,肠出血、肠穿孔为主要严重并发症。但有部分患者没有上述典型表现。
医生表示,像陈女士一样仅仅表现为咳嗽、咳痰、发热呼吸道症状,临床上极其容易被误诊,耽误治疗,导致病情恶化及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伤寒杆菌在自然界中的生活力较强,在水中可存活2~3周,在粪便中能维持1~2个月,在牛奶中不仅能生存,且可繁殖。耐低温,在冰冻环境中可存活数月,但对光、热、干燥及消毒剂的抵抗能力较弱,日光直射数小时即死,加热至60℃后30分钟或煮沸后立即死亡,消毒饮水余氯可迅速致死。
如何预防伤寒?医生表示,预防伤寒病也就是平时来预防伤寒杆菌感染,重点是加强饮食饮水卫生和粪便管理,切断传播途径,如果周围有伤寒病人,平时需避免接触。伤寒是一个消化道传染疾病,预防仍然是包含了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三个方面,如果发现带菌者应该暂时脱离工作岗位,给予及时的治疗。
除了伤寒,还有副伤寒类似疾病,症状较为相似。专家表示,伤寒与副伤寒皆为由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病原菌分别为伤寒杆菌与副伤寒杆菌,世界各地均有病例发生。近年来,由于卫生条件改善,该病在许多地区已经绝迹。感染伤寒后会出现持续性发烧、头痛、厌食、相对性心律减慢、脾脏肿大,身躯出现红疹,成年人较常见有便秘或腹泻,淋巴组织病变,若不治疗,会造成小肠出血或穿孔。副伤寒症状较轻,死亡率也较低。传染途径包括因食入被患者、带菌者粪便所污染的食物、饮水而传染,受污染的贝类、水果、蔬菜也成为传染媒介,苍蝇也是传播媒介之一。伤寒的潜伏期一般为一至三周,副伤寒潜伏期为一至十天。
专家建议,首先是要搞好饮用水及饮食卫生,灭蝇、防蝇也非常重要,进行预防接种也是重要措施,还必须经常参加体育活动,锻炼身体。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杨溢子特约通讯员/李忠华通讯员/李知用)连南瑶族自治县日前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县委书记刘泽和出席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