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糖橘成为杨梅镇的龙头产业,大片种植果园随处可见。莫炎新摄
自11月开始至春节时,正是阳山县杨梅镇的龙头产品砂糖橘大量上市的时节。在该镇杨梅村,黄作明种了100来亩砂糖橘。每天,都有货车过来将打包装箱的砂糖橘运走。“这些砂糖橘主要运往北方。杨梅镇的砂糖橘皮薄、味甘、无渣,备受市场欢迎和喜爱。”黄作明介绍,好吃的杨梅镇产砂糖橘早已被外地客商预定走了近七成,全镇果农基本上不愁卖,砂糖橘成为了他们的“致富果”。
杨梅镇党委副书记张开斌介绍,杨梅镇种植的砂糖橘品种主要为八月橘(早熟砂糖橘),每年11月初便可上市销售,因为上市时间较早同时果靓、肉脆、无渣,深受各地客商抢购,经济效益显著,成为不少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2017年,杨梅镇砂糖橘种植面积达15527亩,产量达8698吨。
山清水秀
杨梅镇成优质砂糖橘产区
杨梅镇种植砂糖橘的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90年底末。当时,部分杨梅村民依靠外出经商多年积累的丰富经验,发现杨梅镇具备种植砂糖橘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开始小规模试种。本地砂糖橘由于成熟期早,较其他砂糖橘早一个月上市,于是迅速占领了市场,果农们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入。据了解,2000年左右,该镇开始出现大规模种植砂糖橘的热潮。黄作明也在这时候毅然放弃了外出务工的丰厚待遇,回到村里栽种砂糖橘。经过10多年发展,他现在栽种的砂糖橘面积达到100来亩。
杨梅镇地属高寒山区,平均海拔370米,年均气温在19摄氏度左右,同时,昼夜温差大,雨量充沛,灌溉条件好,这一系列独特的优势自然条件使得砂糖橘能够很好地在杨梅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而“山清水秀育佳果”也成为黄作明等砂糖橘种植户能够全情投入砂糖橘种植的优势条件保障。
砂糖橘也成为了黄作明等人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和支柱产业。据了解,随着近年来砂糖橘价格的不断走高,2017年到了每斤3元,2018年涨到了每斤3.5元、3.6元左右,这也吸引了杨梅镇大量的农户和外出务工人员纷纷返乡种植砂糖橘。
杨梅镇的八月橘品种,栽种3年便可以挂果,栽种4年到5年开始丰产。砂糖橘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最高峰时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1000多亩,产量达13000多吨。杨梅镇也成为阳山县规模最大、最优质的砂糖橘产区,享有“砂糖橘之乡”的美誉。
2017年,杨梅镇全镇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到14646元,增长16.1%,位列阳山全县第三,成为阳山县里有名的富裕之乡。对于这个常住人口仅有3000多人的小镇而言,摘获这个美誉,砂糖橘产业的贡献功不可没。
何皮村是杨梅镇最早种植砂糖橘的村庄。该村村支书、主任赖卫号介绍:“过去几年里,凭借种植柑橘赚来的丰厚收入,90%以上的农户建起了楼房,60%以上拥有了私家车。绝大部分的农户再也不用外出打工,曾经外出的100多个年青劳动力也纷纷回村种果,人均年收入接近1.5万元,为乡村振兴打下了稳固的物质基础。”
危中寻机
黄龙病蔓延倒逼多产业发展
杨梅镇是阳山县规模最大、最优质的砂糖橘产区,其砂糖橘产业发展有着光明的前景。以交通运输为例,去年年底通车的汕昆高速在杨梅墟镇便有一个出入口和服务区,今后杨梅镇的农特产品运输将会更加快捷、便利。此外,杨梅镇依托砂糖橘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打造“千亩李花”“水库骑行”“溶洞景观”等游玩景点,届时,乡村旅游和采摘相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砂糖橘产业发展步伐必将越来越快,越来越畅通。
不过,和清远其他也种植砂糖橘的地区一样,杨梅镇砂糖橘种植户却有一个最担忧却又避不开的一个难题,这便是黄龙病对砂糖橘的灾难性影响。
据了解,最高峰时,杨梅镇砂糖橘的种植面积一度达到21000多亩,产量达13000吨多,但2014年,黄龙病暴发并席卷了杨梅镇,受此影响,2017年,杨梅镇砂糖橘的种植面积锐减到15527亩,产量下滑至8698吨,种植面积和产量都几乎锐减了三成。张开斌介绍,目前黄龙病蔓延态势还在延续,严重阻碍着杨梅镇砂糖橘产业的发展。
黄龙病蔓延是杨梅镇所有砂糖橘种植户必须面对的危机。不过,危机中,既有黄龙病毁灭果树的危险,同时也带来了另谋出路的机遇。
镇党委、政府积极出谋划策,多次邀请省、市农学专家到杨梅镇开展柑橘种植技术培训班,到田间地头为果农传授防治黄龙病的技术知识,并在去年4月份组织村干部、合作社致富带头人和部分果农到佛冈县柑橘无病菌大苗示范基地开展调研,学习兄弟县柑橘栽培先进技术和经验,坚定砂糖橘产业复兴的信心,为逐渐恢复砂糖橘产业发展打牢基础,打响杨梅镇“砂糖橘之乡”的品牌,助推脱贫攻坚,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同时,杨梅镇以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为契机,多次组织驻村工作组进村入户,广泛宣传县委关于产业种植的奖补政策,引导农民群众走上多样化经营之路。
据介绍,根据全镇气候、水文、土质等自然资源条件,杨梅镇开始发力探索早脆梨、猕猴桃、山楂、三华李等特色水果种植和生态茶叶种植,力图多样化发展,通过产业发展力促乡村振兴发展。
张开斌介绍,经过近年来的探索试种,初步分析认定,至少猕猴桃种植的前景不错。“猕猴桃果很适应杨梅镇的气候特征,同时其产量和果品都还不错。”
乡村振兴
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其余特色水果的栽培种植是锦上添花,杨梅镇的龙头产业仍然是砂糖橘产业。据了解,砂糖橘经济占杨梅镇农业总产值的80%以上。
砂糖橘经济近年来不断走高,不仅增加了群众的收入,还增强了杨梅人民推进家乡振兴发展的信心和决心,杨梅镇各村的美丽乡村建设也因此如火如荼地顺利展开。
何皮村整村推进美丽乡村建设,10个村小组(除20户以下的王屋村),已有9个验收通过成为了整洁村以上的美丽乡村。其中,山口村依靠1800多亩砂糖橘,实现年产值200多万元,人均纯收入达1.9万元,村民们自筹资金60多万元,成功创建了一个“人在画中走,心浸生态游”的美丽乡村特色村。
作为省定贫困村的杨梅村,美丽乡村建设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各项基础设施已完善。以坑尾村小组为例,在杨梅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坑尾村充分发挥村党支部的示范引领和村民理事会的协商和自治作用,组织村民紧紧围绕“三个全域两大攻坚”系列行动,以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工作为抓手,全力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掀起了打造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的热潮,在不足一年时间村容村貌实现幸福嬗变,从一开始村民不愿意干,到经过20多次的家长会议的激烈争吵,再到群众团结一心共谋村庄振兴发展,目前已建成后山森林公园、河提护栏、文化休闲广场等,其美丽轮廓已经显现,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明显增强。坑尾村的幸福嬗变,得到了省委农办主任陈祖煌高度评价:“坑尾村记录详实,对比强烈,是山区的典型,可入档保存。”
打响品牌
“农旅一体化”开发特色旅游
据了解,杨梅镇累计32条20户以上的自然村已有17条创建美丽乡村并且获得验收通过。与此同时,该镇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也同步推进中,目前杨梅镇文明村创建率90.63%,获得县以上文明村称号的有21条,2018年有8条村准备申请验收,在全县文明村创建和成功率上都位居首位。
张开斌介绍,杨梅镇将继续进一步稳固打响砂糖橘之乡的品牌。为实现真正的产业振兴,杨梅镇党委、政府积极推动农业向高质量发展,在“稳”中求进,以质量引领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毅然选择发展现代农业,推进农业质量变革,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改品种提品质。
目前,杨梅镇已拥有一个投资近千万元打造的现代化农业种植基地,里面有采用水肥一体化现代农业喷洒技术浇灌,无污染低成本,生态效益显著的600多亩砂糖橘,而该基地利用地处深山之中林木茂密的优势环境,形成天然屏障提高对砂糖橘黄龙病防控能力的做法也正是目前杨梅镇一直所推广的办法之一。
杨梅镇还在“扶”字上做文章,打造出“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帮民致富新模式,在保证合作社规范运营管理的前提下,各村党员干部亲自带头,率先示范,打消群众疑虑,把有致富意愿的贫困户吸收成为社员,加强种养技术指导,充分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走上农业产业化精准脱贫道路。“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既确保砂糖橘能产能销,又有效推动了砂糖橘产业振兴发展。
此外,杨梅镇还以砂糖橘为依托,以“农旅一体化”战略为引领,开发一批集生态农业、特色旅游的生态体验园,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富裕、农村增绿。
南方日报记者段灿通讯员卢志满莫炎新
新闻推荐
众富兰花基地展销会吸引不少市民前来选购兰花。袁小燕摄南方日报讯(记者/袁小燕)“从1月8日开始,在三八片区岭背村举行"精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