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妇女十二大代表、连南大坪镇牛路水村妇联主席房奕玲。
房奕玲成立牛路水村瑶山康乐歌舞队,丰富了瑶寨妇女的精神生活。
30年前,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房奕玲的母亲房法冷尔作为粤北瑶族妇女代表,出席了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0年后,房奕玲接过母亲手中的接力棒,成为了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的一员。这30年,见证了两代人的愿望,传承着两代人的使命。
记者见到房奕玲时,她穿着一身瑶族服饰,脸上的笑容看起来亲切友善,她告诉记者,她的母亲曾经当过15年的村妇女主任,深受妇女的信任。
而如今,房奕玲同样肩负着这一职责,她积极投身于基层工作之中,抓好民生服务,带动村民发展农业产业,提高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妇女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
文/图:南方日报记者杨溢子
特约通讯员李忠华
策划:黄津
30年的使命
两代人的传承
在去年召开的中国妇女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房奕玲在广东团讨论会上说过这样一句话:“30年前的秋天,我的母亲房法冷尔作为粤北瑶族妇女代表,光荣出席了中国妇女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30年后的今天,我接过母亲的接力棒,以同样的身份、以两代人的愿望,坐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开会,这是我人生的殊荣,感到非常骄傲!”
参加中国妇女十二大的时候,房奕玲特地带了她母亲30年前参加中国妇女六大时所穿的瑶族花边服装。那件服装是她母亲自己绣制而成的,“当初我母亲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来绣制这件服装,那时我还在读小学,对于这件事的认识还是懵懵懂懂的,却依旧为此感觉骄傲自豪,想着如果有一天我也能像母亲一样去北京该多好。”房奕玲说。
小时候埋下的种子最终成长为现实。这一次,角色进行对调,轮到房奕玲为参加中国妇女十二大做准备,“我绣的服装样式跟我母亲当年是一样的,大概绣了20天。”而她的母亲同样为她感到骄傲。
房法冷尔对她及其兄弟姐妹的教导一直比较严格。“从小母亲便教导我们要独立自主,好好学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是母亲一直以来对我们的期盼。”房奕玲说。
为农村妇女参政议政
打通“最后一公里”
2011年,房奕玲从外地回到家乡,在牛路水村委会任支委委员。2014年,她成为了牛路水村委会委员、妇联主席。在任期间,她主要负责党建、文教卫生、妇联、财务、精准扶贫、档案资料等工作。
作为一名基层妇女干部,房奕玲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工作中,团结村两委干部,全力投身于牛路水村各项事业中去,尽心尽职工作,以提高妇女儿童素质,提高村民的生产技能、生活水平为目标,奋斗在农村的最前线。
作为一名村委干部、妇联主席,她积极带领群众通过种植优质稻、放养稻田鱼、瑶族刺绣、乡村旅游等途径来发展经济,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同时,主动联系广州大学生到村为留守儿童支教。2016年3月,她积极主动联系县博物馆,组织村妇女到广州技术师范学院参加刺绣培训,主要学习瑶族刺绣和现代刺绣相融合的技术。
在2018年的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节日,她组织举办留守妇女、留守儿童关爱活动、亲子活动、家庭教育知识讲座等5次活动。“如今,村中的青壮年男性大都外出打工,村里留下来的都是儿童、妇女,通过举办这些活动,我们希望能够了解关爱留守儿童,并且传递正确的家庭教育知识。”
她还配合牛路水村的县村级妇代会改建妇联试点工作,改建的同时也成立了牛路水村妇女议事会,改变长期以来村妇代会的窘况,为牛路水村下辖的9个自然村村民小组都配备一名妇女组长,为村妇女参政议政打通“最后一公里”。
房奕玲积极组织村妇女参加美丽乡村建设,并且全面开展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大坪镇党委多次组织各村前来学习。她还成立了稻田鱼合作社,带领村民发展农业;积极发挥妇联组织作用,抓好民生服务。
她的手机里存着很多生产队长、贫困户、农村妇女等群体的电话,微信里密密麻麻都是工作群,电话每天接个不停。7年多来,她已从一名普通农村妇女,变成了农村政策的宣传员、妇女儿童的贴心人、瑶族文化的好歌手。
她的付出,众人看在眼里。也因此,房奕玲曾获得“大坪镇优秀共产党员”“连南瑶族自治县选进校外教育辅导员”等多个称号。
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
希望发展瑶绣带动妇女增收
2016年,为了丰富村中妇女的精神文化生活,房奕玲牵头成立了连南瑶族自治县大坪镇牛路水村瑶山康乐歌舞队,组织村妇女学习当地的瑶族歌舞,传承瑶族文化。成立之初,为了动员妇女参加歌舞队,房奕玲可下了一番苦功,“村里妇女思想相对封闭,总会感觉不好意思,我就一个个打电话询问动员她们,鼓励她们不用怕,要对自己有信心。”
歌舞队队长李堆三尔本身在舞蹈方面是零基础的,一次尝试却让她从此爱上了瑶族舞蹈。“以前在村中,我们干完农活之后也没有娱乐活动。如今我们参加了歌舞队,情况就大有不同。最初由于零基础,我对于跳舞根本没信心,房主席就一直鼓励我,渐渐地我的信心也增强了,不仅学会了舞蹈,而且在外出表演时也认识了很多朋友,增长了见识,了解到不同的知识。”
“不管有没有舞蹈基础,村中的妇女都可以参加歌舞队,根据自己擅长或者感兴趣的方面来学习唱山歌、跳长鼓舞。牛路水瑶山康乐歌舞队现在有15位固定成员,除了固定成员之外还有一些妇女不定期地参加,人数多时达到40多人,年纪最大的84岁,最小的23岁。”房奕玲说。
如今,牛路水村瑶山康乐歌舞队还会前往连南的各个乡镇进行表演,每年一般进行12—15场的演出。牛路水村妇女的精神面貌得到提升,瑶族歌舞也得以传承。
除此之外,房奕玲还做出了更多方面的努力。在参加中国妇女十二大时,房奕玲就曾在讨论时提出,村里很多妇女都能绣瑶绣,但产品销不出去,她非常期望能够找到对接的销售渠道,帮助村中留守妇女创收。令她惊喜的是,现场广东省妇联主席冯玲表示,妇联有关部门将想办法提供指导帮助,也有女企业家当场表示了帮扶的意愿。
“如今,为了增加收入,村中的青中年劳动力大部分外出务工,留守儿童得不到父母的陪伴,家庭团聚也成了难题。我希望通过发展乡村旅游、瑶绣产业、有机稻米种植等多种方式,给村民带来在家乡发展创收的机遇,能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房奕玲说。
新闻推荐
佛山日报讯记者官文婷报道:新一股冷空气昨日抵达,明起将大幅降温。三水气象台预测,这是下半年最冷的一次天气过程,元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