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拍成网红,村里经常可见刘逢明拍摄、播报的身影。
游客参观水西村现代农业园。近日,省、市调研组到清远市清新区石潭镇联滘村水西村调研乡村新闻官工作,水西村的乡村新闻官刘逢明用短视频记录下了省、市调研组在芦笋生态种植基地参观时品尝原生态冰菜的场景,一发至“快手”很快就有1.4万的播放量。在此之前,刘逢明就已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在短短2个月多的时间,发布30多个短视频,累计获得近500万人次点赞,成为快手平台推广乡村旅游的“乡村网红”。在他的推广下,水西村游客增四成。
乡村新闻官拍视频做直播为家乡打call
水西村是联滘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清远市清新区北部,当地奇峰秀石,河流交错,素有“小桂林”之称。作为水西村村民理事会理事长的刘逢明,是水西村的乡村新闻官。2015年5月,一直在外打工的刘逢明放弃珠三角高收入的工作,毅然回乡主导家乡建设、创业,带领村民办农庄、建民宿。经过几年的尝试探索,水西村建起了农业现代观光园、五色水稻场等一批旅游景点,推动了乡村振兴发展。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道宽阔整洁,还修建了体育公园和文化室。
自2018年8月上任清远首批乡村新闻官后,刘逢明不断加强学习和提升技能,充分弘扬“乡村新闻官”的设置理念“三传一助”———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扶助村民致富,致力于把清远的好山好水好产品传播到全国各地。“由于年龄偏大和只有高中文化,开始时,我对一些新的网络传播和宣传手段感到陌生。”刘逢明表示非常感谢市委宣传部不断为他们这些乡村新闻官提供学习平台。去年,刘逢明参加了清远市首期新闻官培训班,努力尝试拍摄短视频等新兴的互联网宣传方式,并向快手第一网红“散打哥”请教直播,提升自己的技能。今年1月份,刘逢明还到北京清华大学参加了第二届快手幸福乡村创业学院的学习培训。
“水西初心农庄(明哥)”是刘逢明的快手昵称。在播报中,刘逢明注重用本土语言做好农事播报,传达好上级政策、讲好本土故事,通过有趣又走心的播报,刘逢明把家乡的绿水青山以及特色农产品宣传出去。水稻种植环境、清澈无污染的小溪、生态放养的青头鸭……无论是村里的绿水青山,还是村民晒谷放鸭,村里的点滴趣事都有他拍摄记录的身影。在刘逢明用短视频的积极推广下,水西村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庄。节假日,村前都停满了旅游大巴以及自驾游的小汽车。去年,水西村旅游收入超过500万元,村集体收入约56万元。今年春节,水西村的游客数量增加了四成。
乡村新闻官赋能家乡增强了在村投资者信心
刘逢明介绍,一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香港有机农业公司通过“保底收益+分红”的模式盘活了水西村里400亩土地,种植经济价值非常高的芦笋、青菜、薄荷等有机蔬菜,“这些都是高品质的蔬菜,芦笋去年的价格是一斤15元,今年的价格预计会更高。”
“看到乡村新闻官播报和宣传,这家公司知道政府非常支持这里搞有机农业,而且村民非常团结,因此今年还追加了投资。”刘逢明说,村里引进有机农业公司不仅增加了村民的红利,还能促进村里人在家门口就业,“现在这家公司雇佣的固定工有二三十人,到了农忙,每天用100个工人都不够。通过引进产业,我们村去年不仅有48万元的分红,村民还有100多万元的劳资收入。”
推动年轻人回乡就业
如今,刘逢明还在水西村继续做农家乐和民宿。村里的农庄由刘逢明带领103名村民和一部分外资联合入股,他担任经理。农庄旁边是百亩花海,刘逢明便和村里种花的老板合作。有来看花的游客,就把他们推荐到村里的农庄来吃饭;相应地,来农庄吃饭的游客,刘逢明也会推荐他们去看看村里的花海。
刘逢明说,传思想、传文明、传文化,扶助村民致富的乡村新闻官,是一个很好的沟通桥梁,通过播报,不仅让客流量增加,还能引来外资;而一些长期在外打工的年轻人通过这一沟通桥梁及时了解到村里的村容村貌和产业升级等变化后,选择回来村里工作,“去年就有两三个大学生回乡创业或者工作。”
刘逢明表示,到北京参加了第二届快手幸福乡村创业学院的学习培训回来后,自己有更大的信心做好乡村发展工作,会和其他乡村新闻官多沟通交流,将学到的知识传播给其他乡村新闻官,传播给村民,做好示范带头作用,并在市委宣传部的指导下,和清远所有的乡村新闻官一起,为带领村民共同致富而努力。
“生产要加一把劲,宣传也要加一把劲,在各个方面都要努力。不能只是埋头苦干。”刘逢明表示。到清华大学的学习还有两期,刘逢明现在也铆足干劲儿,筹备起新的直播内容,“希望通过这块屏幕,吸引更多人来到清远、来到清新石潭,来到水西村,让更多人看到清远的好山好水好产品,看到清远以及农村的新变化”。
图/文:清远日报记者黄扬梅
新闻推荐
道路硬底化,老房子穿上新衣,环境干净整洁,村庄这一年发生巨变。刘逢明要带领乡亲们奔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