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孤身在清远工作的外地刘姓女子独自一人吃着米粉,忽然倒在椅背抽搐不止,神智不清。慌乱中,店内的“吃粉群众”纷纷伸出援手,及时拨打了120,并联系上女子家属,问清了病史,帮助女子获得及时有效的救助。上周六中午,顺盈时代广场发生了这样感人的一幕。(2月26日《清远日报》)
在清远这家普通的鱼粉店里,当有顾客突发癫痫,生命陷入困境的时候,现场的“吃粉群众”没有成为我们常说的只围观,不出手的“吃瓜群众”,而是积极参与对当事女子的救助当中,最终帮助她转危为安。不管是第一个拨打120急救电话的90后小伙黄迅,还是碰巧前来吃东西的清远市人民医院两名工作人员张丽、刘佳兰,亦或是这家鱼粉店的店主,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为当事女子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帮助,没有让悲剧发生。
巧合的是,当事女子是吉林长春人,孤身一人在这里工作、打拼,而这家鱼粉店的店主,也是外地人。事后这位店主告诉记者,这些爱心市民的义举,让他这名从深圳到清远经商的外地人,感觉到清远是座有人情味的城市。而想必对此感受更深的,是那名得到帮助,成功获救的女子。当然了,对于生活在清远这座城市的成千上万的外地人,以及更多的清远人,看到这样的暖新闻,也一定会得出相同的结论,并且因为自己生活在这座城市而感到欣慰、感到自豪。
这几年,关于碰到陌生人遇到困难、陷入困境,到底要不要出手相助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其中最具典型的就是“扶不扶难题”。不管是从传统道德的角度,还是从建设和谐社会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对遇到困难的人出手相助才是,但是客观上我们也要承认,一方面因为专业知识的缺乏,我们有时候可能确实不知道如何帮助别人,担心自己帮了倒忙,还不如不帮;另一方面,现实中也确实有人因为帮助别人反而被误会、被讹诈的案例发生,更是让更多人提高了防范和警惕心理,怀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意识,拒绝对陷入困境的人出手相助。
我们不能说清远人在这方面就一定会做得比其他地方的人好,清远人的道德水平就一定比其他地方的人高,但是近年来媒体多次报道的类似事件,清远人确实向我们交上了一份又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清远确实是一座充满温暖和人情味,让人更有归属感、幸福感的城市。这种印象,就是一座城市所拥有的一种内涵、一种气质、一种软实力,当然也是一座城市的竞争力。
回到新闻本身,当这名女顾客突发癫痫倒地,现场的人也许因为第一次碰到这种情况而感到慌乱,但很快就做出了及时而有效的反应,90后小伙黄迅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医院的两名工作人员马上通过当事女子还没有锁屏的手机查找她家人的电话,询问过往的病史,为随后的救治提供帮助;鱼粉店的老板则马上跑到隔壁商店买了干净的毛巾,塞到患者的嘴巴里,防止她咬到自己的舌头,造成危险……
可以说,现场没有人指挥,但是大家却能够忙中有序,各司其职,最终为女子成功获救赢得了时间,创造了机会。而这也告诉我们,在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不要瞻前顾后,畏首畏尾,所谓的被讹诈终究只是小概率事件,而自己一次出手,却可能挽救一条生命,挽救一个家庭。
清远创文工作仍旧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当中,发生在鱼粉店的这一幕,又给清远创文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希望更多清远人都能够向这些“吃粉群众”学习,让清远的温暖氛围更浓厚,人情味更浓厚,进而让每一个生活在清远的人,获得更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赵岩峰
新闻推荐
南方农村报记者王磊肖婉琦“落实扶持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的政策,完善"农户+合作社""农户+公司"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