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日,本报以《清新区石潭镇南楼村返乡青年创业记》为题,报道了清新南楼村村民陈木养带着一群人回乡成立合作社,盘活家乡800亩荒地,种出高品质的生态米和“一点红”番薯的创业故事。报道刊发后,陈木养回乡创业带动村民脱贫奔康的行为获得了广大网友的好评,他种植的生态米和“一点红”番薯也受到了网友肯定,不少网友留言:支持农业创业。
北京网友:“踏踏实实做实业的青年难得,希望能以实际行动表达对创业青年的支持”
“现在踏踏实实做实业的青年不多了,被他的精神感动!”北京网友路女士看到微信群里有人转发了陈木养的报道,看到有购买链接,她毫不犹豫地订购了4箱番薯。路女士说,她以前也买过一些返乡创业青年的农产品,品质都很好。“他(陈木养)种植农产品的生态环境都很好,产品的品质应该也不会差。”路女士在北京做投资生意,她表示,番薯的质量如果不错,将批量加购,用实际行动支持返乡创业青年。
“支持我们家乡的农产品!”网友东丽,是在广州发展的清远人。“清远的环境好啊,还是喜欢咱们清远种出来的农产品,原生态的味道。”东丽自豪地说。对于陈木养回乡创业的勇气,她表示了敬佩。为了表示对创业者的支持,她订购了一袋生态米和一箱番薯。“创业不容易,农业种植更是不容易,希望政府和网友都多多支持返乡创业青年!”
“这两天,我们陆陆续续收到了不少的订单,生态米和"一点红"都受到了客户的好评,我们都在备货。”陈木养笑得合不拢嘴。获得来自四面八方的支持,他更坚定了自己回乡创业的目标方式。“现在的消费者都看重食品的品质,我们种植的生态米和番薯天然无公害,而且引用山泉水浇灌,可能刚好切合了很多人的消费需求。”陈木养还提到,接下来他会继续保持绿色生态的种植方式,种出更多的绿色健康的农产品,把家乡特色产品带出去。
返乡创业网红刘逢明:返乡创业要“多做计划”“多合作”
在清新,与陈木养一样有着返乡创业经历的还有石潭镇水西村村民理事会副理事长刘逢明。相比陈木养,刘逢明的创业行动则早得多,如今已经是水西村创业致富的“带头大哥”,集快手网红,乡村新闻官,清新区党代表等多重身份于一身。对于陈木养这样新近的返乡创业青年或者是有意愿返乡创业的人,刘逢明提出了两个建议:“多做计划”和“多合作”。
“不能够看了一两篇网上的报道就冲动,而是要沉下心来做市场调查,搭建销售渠道。”刘逢明说。“多做计划”是指要在创业前就有清晰的规划,包括选择创业项目,营销渠道的建立,都要自己想清楚。
“返乡创业者要通过企业化的运作与其他企业建立多方面的合作关系,包括销售合作,推广宣传的合作。”对于一些创业者面临的产品滞销难题,刘逢明认为,得靠“多合作”来解决,单打独斗很难在市场竞争中胜出。
清新区政协副主席、民盟清新区委主委朱明:“返乡创业要避免单打独斗”
“乡贤和返乡者都是回乡创业的代表,他们身上都存在两种相同的特质———在外工作的经验和回报家乡的热爱。”听说了陈木养的创业故事以后,朱明有感而发。近年来,多有返乡青年满怀热血回乡创业,有成功的,但也有一腔热血付诸东流的。对此,朱明坦言,这些乡贤和返乡创业者回来后大多陷入单打独斗的境地,鲜有沟通,与政府之间也缺少紧密沟通的桥梁。结果,因为缺少交流,产业项目容易出现一窝蜂上,让产业项目缺乏特色;因为缺少沟通,政府最新的扶持政策、红利利好传递不到位,缺少资金、技术的加持,部分人在返乡创业中遭遇了瓶颈。
“要推动成立类似乡村振兴乡贤促进会的机构。”朱明建议,协会机构不仅能将返乡者们拧成一股绳,还能起到上传下达的纽带作用,更多的声音上传到政府,更多的实惠下达到基层。
清新区委农办、区扶贫办主任王家文:“今年要为返乡者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
2016年以来,清新区以列入全国首批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地区为契机,因势利导,大胆创新,农村基层涌现了一批批杰出的创业者。在清新,陈木养的创业故事并非个例。回乡创业迫切需求与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拍即合,造就了回乡创业潮。
“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项目,产业项目离不开人才要素。”在王家文看来,重难点是如何优化服务、搭建平台、突破瓶颈,为返乡者牵线搭桥。
“发展资金、技术信息、市场渠道。”王家文提到了返乡创业中最为关键的三要素,他强调“今年清新在农业方面干的几件大事,就是要解决这几个问题,为返乡者提供更好的创业平台。”资金方面,春节复工后,多家银行已主动和区委农办洽淡合作意向,通过政府担保、银行放大的模式,为更多的返乡创业者提供发展资金。技术上,今年清新将开展多起技术下乡活动,在为创业者提供智力支持的同时,指导他们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王家文认为,“如今的农产品市场,不缺客户,就缺好的产品。”
从陈木养回乡种植生态米和“一点红”番薯,获得社会好评为例,有了好的产品,再充分利用农业龙头的带动作用,借力企业的渠道和市场,能够广开销路,避免滞销等不利影响。
统筹:清远日报记者曹成飞
采写:清远日报记者曹成飞樊乾彭勇珍
新闻推荐
道路硬底化,老房子穿上新衣,环境干净整洁,村庄这一年发生巨变。刘逢明要带领乡亲们奔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