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华村党总支部和英红供电所党支部的结对共建。“轰隆隆、轰隆隆……”3月初始,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迎来2019年首场雷雨。丰润的雨水不再是这条村停电的“信号灯”,而是村中扶贫产业———英德红茶叶肥芽壮的“催化剂”。从过去隔三差五地停电,到现在村民放心用电、用放心电,从“酒力发电”,再到供电所在村内开设供电业务便民服务试点,这得益于龙华村党总支部和英红供电所党支部的结对共建。党建力量的强强联合,不仅使得龙华村村民日常用电顺畅了,也为该村各项产业发展提供了稳定的电力基础。
村内用电不稳定,曾经一月停电14次
龙华村在1992年就被确定为革命老区,位于英德市西北部,离市区21公里,距广州市区160公里,距离广乐高速英红出口7公里,距离英德西高铁站25公里;旁边就是石门台国家自然保护区、仙桥地下河、中国十大美丽茶园之一———积庆里红茶谷和仙湖温泉旅游度假区。然而,这些先天优势并没有让这个村子躲掉“省定贫困村”的帽子。
过去,龙华村不仅是经济上贫困,在用电问题上也十分“贫困”。对此,龙华村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村党总支部第一书记罗定迎有着切身的感受。2016年5月4日,这是罗定迎驻村扶贫的第一天,结果就碰上停电,整个夜晚点蜡烛度过。而且头一个月里,就发生了14次停电。
因为村里的供电状况很差,经常发生停电,给扶贫工作正常开展造成了较多困难,对村民的生产生活影响很大。像贫困户李亚灶,他家过去靠孵小鸡维持家庭生活。但隔三差五的停电给他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停电以后,炉子无法供暖,只有不停地烧热水作为替代品,工作更加繁琐不便。再就是村中依靠景区发展起来的农家乐,每家也都得自备发电机,成本提高了不说,还影响店里的生意。
龙华村长期停电的问题与此地供电线路的特殊性有密切关系。虽然该村属于横石塘镇,供电管辖单位却是英红供电所。线路也是从英红到横石塘再到石灰铺,横跨三个镇,线路长达100多公里,线路长不说,沿途还多是山林地带,竹木众多,每当刮风下雨,这少不了出现停电故障。
英红供电所党支部书记、所长陈道鑫也坦言,龙华村的用电问题也困扰他们很久了。龙华村由10千伏美村干供电,该线路在2009年改造以后也出现一定程度的老化。加上沿途多是树木竹林,遇上大风大雨极易引发线路故障,而且易滋生偷电行为,因而需要经常清障,但线路跨三个镇区,清障工作得不到沿线居民的支持配合,供电所的工作很难开展,他们也很想解决这一问题。
党建结对促线路改造,再未出现频繁停电问题
事情迎来转机还是在驻村扶贫工作队进驻龙华村以后。“没有稳定的用电环境,谈什么产业发展和脱贫致富。”为了解决这个困扰村民多年的民生难题,罗定迎与村党支部书记谢绍富商议,请时任横石塘镇党委副书记丁彬带队去拜访英红供电所,寻求破解问题的办法。沟通过程中,龙华村扶贫工作队提议,龙华村党总支部与英红供电所党支部何不结对共建?这不仅有利于共同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共同想办法解决问题、服务好群众,也能以此提升两个支部的党建水平。这个提议一经提出便得到两位支部书记的认可,当即拍板决定结成共建支部。
要解决线路问题,首先要获得村民的支持。两个党支部随后一起走访村民,开展宣传工作。有了龙华村扶贫工作队与村“两委”的协调和支持,线路清障工作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配合。除此之外,两个党支部还分别向上级反映情况,寻求支持。
2016年7月,在英红供电所的努力协调和英德供电局的大力支持下,供电部门出资393万元,组织130余人对10千伏美村线沿路集中开展清障工作,并对线路设备开展集中检查、维护和升级改造。同时,英德供电局还将线路分段归属管理,将10千伏美村线与10石惟线环网,降低了该条线路的故障风险,提高了供电可靠性,同时也减轻了英红供电所检修线路的工作难度。
自此之后,龙华村再未出现过频繁停电的情况。“就是停电了也很快来电。”罗定迎还开玩笑地说,因为供电线路与镇里不同,曾经有一次镇里大面积停电,因次日要解决上级检查,镇政府和各村干部集体来龙华村加班准备材料。
除了供电线路和设备的日常运管外,英红供电所党支部还结合龙华村新农村示范村建设,帮忙该村重新设计优化供电线路,在紧急情况下发生临时停电时,还会派专人来发电保障。
与此同时,英红供电所还在龙华村开展供电业务便民服务试点,使龙华村村民不出村就能顺利办理电表安装等业务。“80年代我们都是靠"酒力发电",现在供电部门主动上门,服务意识完全转变了,我们不仅用上电,还能用好电。”李亚灶感慨地说,有了稳定的用电环境,村里的农家乐、民宿、茶叶生产以及其它扶贫产业也都有了稳定发展的基础。
文/图:清远日报记者陶奇通讯员李晓怡
新闻推荐
南方日报讯(记者/黄玉熹)27日,清远市长黄喜忠主持召开市政府党组(扩大)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就如何进一步改进政府机关工作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