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观街(小街道,大观点)
近日,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召开,明确了2019年民政工作的思路和重点。清远市将全面落实省民政厅关于打造民政领域“大救助、大养老、大儿童保障、大慈善、大社会治理”五大工作体系的工作要求,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3月10日《清远日报》)
在这次会议上传递出几个重要的信息,也可以说是2019年清远市民政部门准备完成的几项重要工作,其一,研究制定《清远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建立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相结合的低保综合评估体系;其二,健全特困人员护理工作制度,制定《清远市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工作实施办法》,落实特困供养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其三,规范临时救助制度,研究制定《清远市临时救助办法》,建立全市范围内“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系统。
对这三个方面的工作,很多普通清远人可能觉得离自己比较远,也不太关心,但是对于本身就是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或者是家里遭遇重大变故,需要临时救助的市民家庭来说,这三份文件能否顺利出台,却和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也和他们的幸福感、获得感息息相关。这三份文件的如期制定,不但意味着清远在民生兜底保障方面又迈出了十分重要的一步,而且也意味着清远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从此变得更加规范化、制度化,具有可持续性。这对全市城乡贫困人口,需要救助的各类人员,都是一个利好消息。
清远市委市政府向来重视民生保障工作,以人为本,以民生为本向来是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和中心。在这样的民生思维下,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社会救助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历年的十件民生实事也都保质保量顺利完成,赢得了清远市民百姓的一致肯定与赞誉。从这个角度来说,上述三个《办法》的制定,将是清远在民生保障工作上更上一层楼之举,目的就是为了让全市的贫困人口、特困供养人员以及需要临时救助的人员,能够得到更多更好更大的帮扶和救济。
一个地方的贫困人口,从某个角度来说,就是这个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的短板,只有尽最大限度提高这块短板的高度,才能真正谈得上一个地方的经济与社会是良性与健康发展的,也才能真正谈得上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近年来,经过不断提高城乡低保补助水平,加强特困人员的供养水平以及对困难群众的医疗救助水平,清远的民生兜底保障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但是这并非说明清远的兜底保障工作就已经十全十美,无懈可击,事实上,在国内一些地方存在的问题,在清远也同样存在。
因此,这次全市民政工作会议传递出的信息显示,通过积极的改革措施完善以往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也是清远市2019年民政工作的重要人物之一。举个简单的例子,低保评估工作不但关涉到低保户们基本的生活保障,而且也关系到基本的公平公正,全国很多地方都发生过低保户评定标准混乱,导致该保不保,不该保却保的现象发生。即将制定的《清远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准备建立收入型贫困和支出型贫困相结合的低保综合评估体系,就是为了让低保户的评定标准更加准确,也更加公平公正。
在以民生为本的指导思想下,清远的民生兜底保障工作一直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而有了以上三个《办法》的助力,我们有理由相信清远的民生保障领域将谱写新的篇章。□雷长远
新闻推荐
□古远清在“文学粤军”中,清远市的创作队伍是一支劲旅。仅诗歌而论,那里有独树一帜的生态诗,其代表人物为华海。作为中国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