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为藏友“把关”,辨别藏品的真伪。□本报记者耿晓筠
上周六,珠海人的“藏宝”“鉴宝”热情在泰锋文博古玩城被“点爆”。3月16日,一场大型的鉴宝海选活动——“华山论鉴”如期走进珠海,与热情的珠海藏友亲密互动。
人多宝多专家多
据了解,活动主办方“预告”的鉴宝海选活动时间是16日上午8时-下午6时,不曾料到,许多热情的藏友从15日晚上12时就开始向泰锋文博古玩城聚集排队,一些藏友不仅手上提着几袋子的“宝贝”,甚至还夸张地带上“锅碗瓢盆”“凳子帐篷”等家伙齐上阵,生怕错过了这次难得的向专家“讨教”的机会。
据泰锋文博古玩城负责人介绍,《华山论鉴》作为一档将专家、藏家、店主集聚一堂的大型文化收藏类节目,以鉴宝为中心,由专家为藏友“把关”,辨别藏品的真伪,深受全国收藏爱好者的欢迎。该节目第一次进入珠海海选,立刻在珠海及周边地区引起轰动。鉴宝活动当天,主办方共接待藏友人数达到700多人,到场专家当天鉴定的藏品数量不低于1000件。其中,最高龄的藏友是一对80多岁的老夫妻,他们是在得知消息后于头一天的晚上坐车从清远赶到珠海。
据悉,活动邀请到玉器鉴定专家王敬之、瓷器鉴定专家张庆玉、书画鉴赏专家黄鼎、杂项鉴定专家陈建明、瓷器鉴定专家宋宝财现场“坐镇”。本次海选活动有40-50件藏品入围,其中不乏价值不菲的精品,让专家连连称赞“珠海站的藏友"宝贝"挺多”。
陷阱雷区要小心
面对珠海藏友的收藏热情,到场的几位专家发出善意提醒,藏友要警惕艺术品市场中的小陷阱,在收藏过程中一定要多学习专业知识、认真鉴别把关,才能以防“剁手”危害。
收藏需谨慎。专家温馨提示,在收藏的道路上,首先要警惕的是赝品。专家提醒,在所有的市场交易中,买到真品是保证消费者权益的基本前提。但在艺术品市场,赝品往往会被卖家“包装”出动人的故事所迷惑,而且还会通过非正规的渠道给这些赝品套上一个“假身份”。因此,藏家在出手前必须要擦亮双眼,火眼金睛识“李鬼”。其次,小心证书有“诈”。收藏者在对待艺术品鉴定时要慎之又慎,听取多方意见,不能盲目相信所谓的鉴定证书。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收费鉴定行为,明码标价,这让鉴定证书的可信度大打折扣。第三,避开“天价鉴定”的“雷区”。近年来,一些机构利用藏家“藏有所值”的心理,安排所谓“鉴定专家”鉴定藏品,并开出诱人的参考价格,引诱藏家签订合同,委托“拍卖”,最终目的是为了骗取收藏者的服务费用。与此同时,藏家要格外警惕拍卖公司的“拍前收费”行为,因为按国内外拍卖行业的惯例,拍卖公司只在拍卖后向委托人收取一定比例的成本费,很多公司承诺拍卖未成交不收费。因此,若有公司在拍卖前收取鉴定费、评估费、宣传费、图录费、保管费等,就要小心了,更不要掉进“鉴、拍、展”的“一条龙”服务骗局。
专家提醒,玩收藏绝对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普通投资者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要调整出一个好的心态。收藏是一种雅兴、一种习惯和一种爱好,收藏更是一门大学问,收藏者要树立良好的心态理性收藏,要清楚“不是所有藏品都值钱”,要不断学习大量知识,才能够少走弯路。
新闻推荐
在5G网络高速发展的路上,清远移动一直积极响应国家5G发展战略,奋力推进5G技术发展和融合创新。3月15日,清远移动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