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市乡村新闻官、水西村村长刘逢明用石潭话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向网民展现水西村的风采。梁素雅摄
南方日报讯(记者/贺欢通讯员/黄志坚)“水西村巧靓!”“水西村好靓!”“水西村很美!”……当清远话、石潭话和普通话在有“小桂林”之称的水西村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语言魅力?
3月28日上午,清新区网络文化协会2019年第一季度宣传活动之乡村新闻官走乡村直播活动走进石潭镇水西村。清新区网络文化协会携手清远首代网红何伟杰、清远市乡村新闻官刘逢明和广东广播电视台《南方小记者》的小记者们,以“清远话说清远”为主题,通过乡土文化及家乡方言的交流,见证清新区的美丽乡村发展,了解乡村新闻官的具体工作,助力乡村振兴。
清远市乡村新闻官、水西村村长刘逢明邀请嘉宾何伟杰,各自用清远话和石潭话进行网络视频直播,带领大家走过水西墟和农耕展示馆、村前的幸福广场等场所,通过直播镜头,让观众们一睹水西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焕发的新面貌。
刘逢明介绍,水西村有句远近闻名的话“不食得三斤姜,无法进入水西乡”,意为在旧时水西村地理环境复杂,有勇气和胆量的人才能走进水西村,不过昔日的菜地、旧房子和杂物房等,经过农综改和美丽乡村建设,现在已经变成了幸福广场,村容村貌大大改善。何伟杰接着用清远话说:“那就是"唔食得三斤姜,唔入得水西乡"。”
“咦,呢度嘅青菜识吹空调?”在干净整洁的清新优品博览园有机蔬菜种植基地,何伟杰惊叹道。刘逢明说,该基地的大棚内除了吹空调保持恒温,还会播放音乐、输送发酵的营养液,目的是仿生种植蔬菜,人们可以穿着西装在这里种菜。
在谷原五色水稻种植基地,何伟杰、刘逢明和小记者们一起畅谈乡村生活童年乐趣。有小记者问何伟杰创作那么多生动有趣的网络作品的灵感来源是什么,何伟杰说:“创作来源于生活,关注日常生活,比如每一个人、每一个职业背后的故事,通过本土语言制作,就会有很多素材和灵感。”
还有小记者说水西村的水很清澈,水西村的草很美,水西村美得简直不知怎么形容。于是大家就提议用不同语言赞美水西村,何伟杰的清远话“水西村巧靓!”,刘逢明的石潭话“水西村好靓!”,小记者们的普通话“水西村很美!”,在欢声笑语中融汇。
在水西村的初心农庄,何伟杰、刘逢明和小记者们还在直播中推介、品尝了芦笋、黑豆腐竹、玫瑰豉油鸡三大美食,大家对三道菜式的美味赞不绝口。
清新区网络文化协会自今年1月正式成立后,就不断致力于促进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营造文明健康的网络环境,传播社会正能量,目前已吸收会员60人。此前该协会已经上线了两个原创的网络作品,助力清远的创文工作。
此次是清新区网络文化协会的第一次宣传活动,活动鼓励观众参与话题互动,拍摄发送跟“清远话说清远”有关的短视频、图片等到平台参赛,优秀作品有机会赢得奖品。
此外,此次活动还为水西村颁发清新区乡村网络文化培育基地牌子,刘逢明也正式受聘成为清新区网络文化协会副会长。
新闻推荐
有市民一个小时等不来一辆公交车 公共交通出行难成为创文头号症结
3月7日,市民在赢之城公交站等公交。制图:陶杰明班次少导致等待时间过长,线路规划单一导致绕行、换乘多……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