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由王子轩摄)
□吕 明
梅,又名春梅、红梅,是蔷薇科李属的落叶乔木,是中国特产的野生植物。大约在3000年前人们进行引种栽培。梅花色、香、韵、态俱佳,凌寒于百花之前独放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早在晋朝,就有陆凯在早梅初开时,在荆州摘下一枝梅花赠在长安的范晔,并附短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到了诗词盛产的唐宋时代,咏梅之诗千姿百态,文人骚客从梅花中找到了不同的情怀和思绪。
苏东坡在唐宋时代是独领风骚的诗词大家,可是他咏梅花的诗词的华彩,为唐朝的王维、杜甫、李白、白居易、刘禹锡和宋朝的王安石、欧阳修等大师的咏梅花诗词遮盖,更为他自己吟咏赤壁、中秋等光芒万丈的诗词所遮挡。其实,他数十首关于梅花的诗词文采飞扬,独成一格的,如“醉中不觉度千山, 夜闻梅香失醉眠”(《蜡梅一首赠赵景贶》)“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红梅》)“梅花开尽白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不趁青梅尝煮酒,要看细雨熟黄梅。”(《赠岭上梅》)等,都是咏梅诗词的绝妙之作,并形成苏东坡伴酒咏梅的“醉梅”风格。
然而,我更喜欢苏东坡流放到惠州的7首涉及梅花的诗词,苏东坡不光吐露了许多新的人生感悟,更展示了许多历史真实的印记。
梅花:岂知流落复相见
苏东坡自从“乌台诗案”被抓被打后,开始被贬被流放到黄州,心中颇为沉重。但是,他的乐天知命的性子让他一如既往豪放洒脱,写下了《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 赤壁怀古》和《水调歌头 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满庭芳》等大气磅礴诗词和赋。人们据此把他推举为豪放派的领军人物。其实,他内心深处惴惴不安,充满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壮。从苏东坡的策论、奏章和他在王安石变法时期提出的建议看,他治国也是满腹经纶的,可是他不光被排除顶层设计群外,还四处碰壁。在《念奴娇 赤壁怀古》里,人们往往为其“大江东去”的英雄怀想所迷,却忽略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的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凄凉。同是在黄州时,苏东坡与朋友告别的《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于女王城东禅庄院》诗中:“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借助雨中梅花,吐露了他当时最真实的心情。
让苏东坡没有想到的是,他的政敌们觉得他在黄州过得太安逸了,哄闹着要把他拱到南蛮的瘴疠之地。本来苏东坡是流放到广东的英德,可是,还没有等他到任,他又被贬到惠州。出乎苏东坡的政敌意料之外的是,惠州的罗浮山是苏东坡梦寐以求的地方,这葛洪炼丹成书《抱朴子》之地是他慕名已久的圣地,罗浮山的道观和佛寺群起如在仙境中,山中飞瀑的壮观、流泉的甜美,以及山下梅花村关于梅花的传说,都让他喜出望外。
苏东坡在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十月二日到了惠州城,受到惠州的官吏和父老乡亲的夹道欢迎,并且是好酒好菜的招待,这有他连续两首诗词并引为证,《十月二日初到惠州》里写到“吏民惊怪坐何事,父老相携迎此翁”,《浣溪沙 并引》其引中说,“宋绍圣元年十月十三日,与程乡令侯晋叔、归善簿谭汲游大云寺……”词中有“雪花浮动万户春,醉归江路野梅新”之句。这是苏东坡到达惠州后,第一首涉及梅的诗,路旁边野梅横斜让他耳目一新。
一个半月后,更大的惊喜等着苏东坡,他看到了盛开的梅花,看到了希望,在这个南方的冬天里,他写作了5首咏梅的诗词。他的诗和注《十一月二十六日,松风亭下,梅花盛开》就像新闻采访一样,准确地展现当时见到梅花的每个新闻要素:“春风岭上淮南村,昔年梅花曾断魂。岂知流落复相见,蛮风蜑雨愁黄昏……松风亭下荆棘里,两株玉蕊明朝暾……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
当时的苏东坡居无定所,借住在嘉祐寺,“岂知”句极沉痛,诗人是已近六十岁的老人,他自我评估是要在“蛮风蜑雨”的边荒之地度过余生,葬骨于斯了,这令他生愁。然而,松风亭下荆棘里的有两株人工种植梅树的梅花盛开让他感到莫大的惊喜,更有惠州新认识的朋友陪着他席地而坐,品酒吟诗赏美丽的梅花,让这位乐天的诗人看到了蓬勃的希望。在这充满温情的惠州,诗人久把清樽,对此名花,“妙意有在终无言”尽情地体悟梅花带来的种种玄妙之中。
在蓬勃的希望中,苏东坡接踵而至的《再用前韵》一诗就天马行空的浪漫起来,“罗浮山下梅花村,玉雪为骨冰为魂。”“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麻姑过君急扫洒,鸟能歌舞花能言。”
醉梅:花不迷人人自迷,酒不醉人人自醉
咏梅诗中饱蕴酒意,不是苏东坡首创。品酒赏花赋诗是华夏文人名士的一种风流传统,他们多是欣赏桃花、梨花等,面对梅花,他们为梅花的傲雪和圣洁所震慑,似乎赏梅时品酒是不够恭敬和虔诚的。早于苏东坡的北宋诗人林和靖就认为赏梅是不需要酒的,有他的诗《山园小梅》为证。最早品酒赏梅是诗仙李白,他豪放的心中是没有清规戒律的,他的《早春寄王汉阳》诗中有梅有酒,诗中的醉酒更多是为春天里不见美人来而断肠,这美人是谁呢?“醉梅”诗独成一格是由苏东坡完成并推向高峰的。被贬前,苏东坡的品酒赏梅是得意和惬意的,《蜡梅一首赠赵景贶》中“醉中不觉度千山,夜闻梅香失醉眠……此间风物属诗人,我老不饮当付君。君行适吴我适越,笑指西湖作衣钵”。好一个“笑指”,洋洋得意之态跃然纸上。
苏东坡贬谪成黄州团练副使,还可以自由地去游长江看赤壁,心里想着还有复出的一天。但是,官场的形势越来越险恶,来看望他的朋友越来越少,在寒冬里遭遇梅花后,他的醉梅诗里泛起了失意和无奈,借酒消愁,“虽老于梅心未衰,今朝谁赠楚江枝。旋倾樽酒临清影,正是吴姬一笑时。”(《忆黄州梅花五绝》)“何人把酒慰深幽,开自无聊落更愁。幸有清溪三百曲,不辞相送到黄州。”(《梅花》)“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再贬到惠州,苏东坡已经彻底失望,也终于放开了,他的放下表现在放开一睡上,刚来惠州不到一个月就写下了“江风初凉睡正美”(《寓居合江楼》)的诗句。在惠州几年里,他许多诗词里都有描绘他放开一睡的佳句。到了绍圣四年,他提笔写诗《纵笔》:“白发萧散满霜风,小阁藤床寄病容。报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轻打五更钟。”惹恼了他的政敌章惇,章惇可不管苏东坡白发萧散的病容,就是见不得他的春睡美,设法把他再贬到古之天涯的儋州。这真是连睡觉都惹祸。苏东坡在惠州不光放下仕途之念,连北归之念也放下了,“已买白鹤峰,规作终老计”(《迁居》),完全认同了惠州,发出了“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声音。
他在惠州的咏梅诗词里,没有了得意和失意,有的是在梅花中陶醉、觉悟和释放。“酒醒梦觉起绕树,妙意有在终无言。”“天香国艳肯相顾,知我酒熟诗清温......酒醒人散山寂寂,唯有落蕊黏空樽。”(《再用前韵》)“披衣连夜唤客饮,雪肤满地聊相温。”(《花落复次前韵》)“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残腊独出》),这些诗里,苏东坡告诉我:他并没有在梅花和酒里消沉,而是得到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沉醉,醉里美美一睡,醒来得到无限的妙意和勃发的诗意。
梅花和酒帮助苏东坡战胜了南蛮“蔬饭藜床破衲衣”(《答周循州》)的困难,有了“一身寄天涯”(《次韵子由所居六咏》)的坦然,这就是苏东坡“醉梅”的力量。
绍圣三年十月,苏东坡写作《西江月-梅花》来悼念爱妻王朝云,首句“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以玉骨冰姿而不畏瘴雾的梅花来赞美王朝云,这何尝不是他自我的写照?他在惠州期间写有文章和诗词580多篇(首),以独有的风采和文采让南蛮中羸弱的惠州熠熠生辉,“一从坡公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是之谓也。
处处野梅开
苏东坡在惠州的诗词中,有两首诗提到野梅,到达惠州后第一年冬天的《浣溪沙 并引》里有“雪花浮动万户春,醉归江路野梅新”,第二年冬天写出两首《残腊独出》,其中有“处处野梅开,家家腊酒香。”苏东坡告诉我们:一是当时惠州府辖地里多是野生的梅树,人工种植的不多,真正成林的只有罗浮山脚处,而府城里只有松风亭下种有两株。这也说明当时的惠州确实不够富裕,少有人奢侈地种梅来观赏。二是惠州占边荒之利,酒没有实行专卖,人民有家家户户酿酒过年的习俗,跟当时楚地风俗相同,也有客家人的影响。古时,罗浮山下的梅花和南雄梅岭的梅花、广州萝岗的梅花皆成林连片,是广东赏梅花的胜地。“罗浮”甚至成了梅花的别名。可惜在上世纪90年代谒见罗浮山时,梅花村不见了。不过,随着罗浮山5A景区的建设,罗浮山开始种植梅林,让人们可以重赏罗浮山梅花。
宋代诗人方蒙仲写一百首咏梅花的诗《 和刘后村梅花百咏 》,其中一咏是:“花昔罗浮山下居,肌肤玉雪缟衣裾。冷斋不到朝云死,独与松风伴大苏。”他认为苏东坡在惠州承受了失去妻子和生活困顿双重的苦,好在有松风亭前的梅花配伴苏老先生度过了艰难的日子。可以告慰苏东坡的是,在他当年寄居过的嘉祐寺和王朝云墓旁边,近年来种植的梅花开了。
(图片由王子轩摄)
新闻推荐
英红博物馆顺利竣工。通讯员供图南方日报讯(记者/陈咏怀通讯员/彭静玲)日前,英红博物馆顺利竣工。该博物馆设在原英红华侨茶...